[发明专利]用于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6587.1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延法;王军;夏建军;陈东;何晓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D15/02 | 分类号: | E21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巷道 沿空留巷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巷道支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矿井内的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动压巷道支护是煤矿巷道支护的难题之一,沿空留巷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无煤柱护巷,它是煤矿开采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此项技术能够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现有沿空留巷支护技术主要有锚网索支护技术和巷旁充填技术,其中锚网索支护能够强化围岩强度、提高破碎围岩承载能力、适应围岩较大变形;巷旁充填技术早期强度大、增阻速度快、密闭采空区效果好。
但以上现有技术均存在以下缺点:实际支护强度不足,巷道变形较大,操作程序繁琐,施工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装置,其稳定性好、施工速度快且可重复使用,可解决现有支护存在的支护强度不足,巷道变形较大以及施工慢和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装置,包括:
中空钢管支柱,所述中空钢管支柱的中空部分为混凝土容置空间,中空钢管支柱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钢管支柱的中空部分连通的注浆口,中空钢管支柱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钢管支柱的中空部分连通的排气孔;
所述中空钢管支柱的中空部分的混凝土容置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凝固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中空钢管支柱内设置混凝土,形成一种支护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支柱,这种钢管混凝土支柱具有支撑力大、稳定性好、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能够有效支护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巷道支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巷道支护装置的中空钢管支柱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巷道支护装置的让压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巷道支护装置的柱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巷道支护装置在井下注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为:1-让压层;2-柱鞋;3-注浆口;4-排气孔;5-中空钢管支拄;6-铁板;7-角钢;8-木垫块;9-木楔;10-木楔倾斜角;11-钢管混凝土支柱;12-注浆泵;13-巷道顶板;14-巷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中空钢管支柱5,中空钢管支柱5的中空部分为混凝土容置空间,中空钢管支柱5的下部设有与中空钢管支柱5的中空部分连通的注浆口3,中空钢管支柱5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钢管支柱5的中空部分连通的排气孔4;中空钢管支柱5的中空部分的混凝土容置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凝固体。
上述支护装置还包括:让压层1和柱鞋2;其中,
所述让压层1设置在所述中空钢管支柱5的顶端;
所述柱鞋2设置在所述中空钢管支柱5的底端。
如图3所示,上述支护装置中,让压层1采用木块,木块由顶面为斜面的木垫块8和底面为斜面的木楔块9构成,木垫块8顶部斜面与木楔块9的底部斜面相契合。通过这种结构的木块可在中空钢管支柱5支护巷道时,方便插入到中空钢管支柱5顶端与巷道顶板之间。
如图4所示,上述支护装置中,柱鞋2由方形板体和其中间部位设置突起部构成,突起部呈环形,所述环形与所述中空钢管支柱的底脚相匹配。通过这种结构的柱脚可增加中空钢管支柱5底部与巷道底板的接触面积,增加中空钢管支柱5支撑的稳定性,防止中空钢管支柱5因承受压力过大插入巷道底板。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支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6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鲜叶切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焦炉阀门、旋塞快速打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