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挂移动式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5903.3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帅习元;周勇;仇东丽;鲁修宇;黄静;夏艳花;刘婳;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移动式 高速 线材 控制 冷却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具体地指一种悬挂移动式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行的高速线材控冷线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高速线材通过吐丝机卷成弹簧状的盘卷平铺在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的运输辊道上。出吐丝机的线材温度大约800~920℃,线材在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上通过控制其冷却速度来达到控制钢冷却后的组织性能的目的,钢的冷却速度是由控制对钢的吹风量和运输辊道的速度完成的,对钢吹风的风机布置在运输辊道下面。
但是当盘卷钢10平铺在运输辊道上,会如图1所示呈两边密,中间疏的情形,就会使盘卷钢10位于辊道中间的部分冷却的快,使盘卷位于辊道两边的部分冷却的慢,现行的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使吹向盘卷的风量沿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横向上的分布和钢材的密度相对应,以获得均匀的冷却效果。但实际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实际过程中往往盘卷钢10的中间部分与两边部分温度相差几十度或上百度,使盘卷钢10的性能严重不均。这是因为现行的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的运输辊道的运输辊是平辊,冷风风机从运输辊道的下面通过平辊与平辊之间辊缝吹向盘卷钢10的,吹到平辊表面上的风不会直接打向盘卷钢10,而是受平辊表面阻挡分成多股,吹向不同方向,平辊与平辊之间的多股风会形成风锁,干扰吹向盘卷钢10的风,使直接吹向盘卷钢10的风减速,风速越大干扰越大,导致最后得不到应有的冷却效果。而且只要盘卷钢10是平躺在运输辊道上,盘卷与盘卷之间就有接触点,有接触点就会有冷却不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对盘卷钢冷却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悬挂移动式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悬挂移动式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包括用于制备盘卷钢的吐丝管、盘卷钢运输线、盘卷钢收集装置、及设于盘卷钢运输线两侧的风机机组,所述盘卷钢运输线包括用于盘卷钢运载的长条形的回转钢丝绳圈,所述回转钢丝绳圈长条形的一端位于所述吐丝管的出口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盘卷钢收集装置的上方;所述回转钢丝绳圈在运载盘卷钢时穿行在盘卷钢内侧。
优选地,所述盘卷钢收集装置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正下方的收集器,所述立柱上设有可上下活动的活动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托盘有两组,每组包括多片扇形板、以立柱为中心均匀布置,且两组活动托盘的扇形板在同一水平面内交错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还套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立柱的活动夹具。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具上安装有托盘距离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盘卷钢运输线还包括用于承载回转钢丝绳圈的负重装置,所述负重装置位于长条形的回转钢丝绳圈上方,它包括和回转钢丝绳圈运输方向一致的滑动轨道,及设置在滑动轨道上的多个负重小车,所述负重小车下方设有用于提拉回转钢丝绳圈的开合钩。
进一步地,所述盘卷钢运输线还包括设置在吐丝管出口处的第一热金属检测器,和设置在立柱上端外侧的第二热金属检测器,所述第一热金属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负重小车的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热金属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活动托盘的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盘卷钢运输线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回转钢丝绳圈的主动轮、多个从动轮、及与主动轮相连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盘卷钢运输线还包括装有冷却润滑剂的冷却润滑池,所述主动轮设置在冷却润滑池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盘卷钢的冷却方式,从铺设在水平辊道上冷却,变为挂在钢丝绳上冷却,解决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冷却不均导致的盘卷钢通条性差的问题,使盘卷钢达到均匀冷却的效果,所生产的盘卷钢性能均匀,有利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盘卷钢在现有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上冷却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悬挂移动式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立柱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所示盘卷钢10在现有斯太尔摩线材控冷线上冷却时的状态已在背景技术中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5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折边机构
- 下一篇:防治畜禽传染病的复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