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电源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5472.0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7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友梅;柳晓峰;杨颖;李骏;陈中杰;邓谊柏;张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5/00 | 分类号: | H02J15/00;H02J7/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放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储能电源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式电力牵引车辆,是以储能电源作为车辆的牵引动力源,其电压最高可达900V,由于储能电源带有高电压,当维护人员对车辆进行检修时,如果不对储能电源进行放电,储能电源上的高电压将对维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一种超级电容器放电装置,只是针对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超级电容器进行放电,该超级电容器放电装置所适应的最高放电电压为36V或48V,不能满足储能式电力牵引车辆的储能电源的电压要求,因此,需要提高储能电源放电装置的电压等级,使其能够对电压等级较高的储能电源进行放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放电装置,以实现对电压等级较高的储能电源进行放电,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源放电装置,包括:耐压等级不低于3.5kV且耐热温度不低于600摄氏度的放电电阻器、第一绝缘装置、放电控制开关和柜体,其中,所述放电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
所述放电电阻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接储能电源的正极,所述放电电阻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负极;
所述放电电阻器通过所述绝缘装置固定在放电装置的柜体内。
优选的,当所述储能电源为储能式电力牵引车辆上的储能电源时,所述放电控制开关为受电器和受流轨,其中,所述受电器包括:第一受电器和第二受电器,所述受流轨包括第一受流轨和第二受流轨;
所述放电电阻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受流轨连接所述第一受电器的一端,所述放电电阻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受流轨连接所述第二受电器的一端;
所述第一受电器和第二受电器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储能电源。
优选的,当所述储能电源为地面储能电源时,所述放电控制开关为接触器;
所述接触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联于储能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放电电阻器的一端;
所述接触器的第二对常开触点串联于储能电源的负极与所述放电电阻器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放电电阻器包括放电电阻和测量电阻,所述储能电源放电装置还包括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
所述电压传感器并联在所述测量电阻的两端;
所述电流传感器与所述测量电阻串联。
优选的,上述的储能电源放电装置,还包括短接装置,所述短接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开关串联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在所述储能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优选的,上述的储能电源放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底部的车轮。
优选的,所述车轮上设置有锁紧机构。
优选的,上述的储能电源放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侧壁上的推拉手柄。
优选的,上述的储能电源放电装置还包括框架和第二绝缘装置;
所述放电电阻器通过所述第二绝缘装置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装置固定在所述柜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装置和所述第二绝缘均为绝缘子。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所述储能电源放电装置,通过放电电阻器将储能电源内的电能消耗掉,具体的,需要对储能电源进行放电时,控制放电控制开关闭合,接通储能电源与放电电阻器之间的放电通道,使储能电源上的电能转移至放电电阻器上,从而使储能电源内的电能释放掉。由于本申请的放电电阻器的耐压等级高、且耐热等级高,因此,所述储能电源放电装置能够适用于电压等级较高的储能电源,从而大大拓宽了该储能电源放电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储能电源放电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储能电源放电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储能电源放电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储能电源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5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