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下吸固定床气化炉供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5306.0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祥;宫元欣;李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明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3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下吸 固定床 气化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下吸固定床气化炉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有史以来,人类获得热能和动能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燃料与氧气燃烧所放出的大量热能,然而,就在资源极具短缺的今天,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首要的战略问题。从能源的燃料形式来看,可分为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三种形式,和它相对应的化石能源是天然气,石油和煤。众所周知,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而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最有可能成21世界主要的新新能源之一。利用生物质能源代替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可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保护国家能源资源,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全世界都在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其中生物质气化是当前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方向,只是因为当前国内外生物质气化技术在生产成本、燃气品质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使得生物质燃气供给还没有普及。
生物质的主要能源组分是有机挥发分和固定碳,生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同时产生可燃气体、焦油、和残留碳等物质,以生产燃气为目的的生物质气化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少产生甚至不产生焦油和残留碳。
目前,现有下吸式气化炉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气化时间长、产气量少、产生的焦油多、能耗高等诸多缺点,由于产气量少热值低(火焰温度750℃~850℃),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燃气和城市燃气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炉内温度高,焦油含量低,设备投入少,产热量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质下吸固定气化炉供热系统。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下吸固定床气化炉供热系统,包括一次料仓、二次料仓、螺旋上料器、水泵、罗茨变频风机和储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二次料仓下方装有下吸式气化炉体,下吸式气化炉体的排气管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余热回收装置的上部排气管与储气筒连通,储气筒的出气管与螺旋除尘洗涤装置连通,螺旋除尘洗涤装置上端接二次供氧口并与罗茨变频风机连通,螺旋除尘洗涤装置的下端装有除尘洗涤阀门;余热回收装置的上端装有水位计二;余热回收装置的上端用管路与储气筒连通,储气筒用管路与螺旋除尘洗涤装置连通;储气筒下面装有储气筒排气口,储气筒排气口上装有阀门;余热回收装置的下端用管路和阀门与水蒸气还原增氢装置连通,水蒸气还原增氢装置的上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可与可燃气体腔连通。
所述的下吸式气化炉体下部装在炉体外壳中,炉体外壳的内侧装有炉体内壳,炉体内壳内侧装有炉胆外壳,炉胆外壳内侧装有炉胆外壁,炉胆外壁内侧装有炉胆内壁;炉体外壳与炉体内壳之间和炉胆外壳与炉胆外壁之间构成有可燃气体腔;炉胆内壁与炉胆外壁之间和炉胆外壳与炉体内壳之间构成空气预热腔;炉胆内壁上端固定有耐高温陶瓷炉胆内壁,耐高温陶瓷炉胆内壁内设有燃烧室;在炉胆外壁上装有气压平衡装置;下吸式气化炉体内设有燃料室;燃料室下端和耐高温陶瓷炉胆内壁的左侧装有热电偶;高压热水蒸气腔设在炉胆外壳下端的圆锥体中;炉体外壳下端中心处装自动排渣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炉内温度高,可达950℃~1100℃,热效率高,焦油低,有利于环保,设备投入低产热量高,燃料能再生,来源充分。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是生物质下吸固定床气化炉供热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下吸式气化炉体结构图。
图中:1-一次料仓;2-螺旋上料器;3-二次料仓;4-下吸式气化炉体; 4-1-炉体外壳;4-2-炉体内壳;4-3-炉胆外壳;4-4-炉胆外壁;4-5-炉胆内壁;4-6-耐高温陶瓷炉胆内壁;4-7-燃烧室;4-8-空气预热腔;4-9-高压水蒸气腔;4-10-可燃气体腔;4-11-热电偶;4-12-支脚;4-13-气压平衡装置;4-14-燃料室;5-排气管;6-余热回收装置;7-螺旋除尘洗涤装置;8-罗茨变频风机;9-储气装置;10-自动化控制系统;11-自动化点火装置;12-自动排渣装置;13-水蒸气还原增氢装置;14-水泵;15-水槽;16-温度表;17-压力表;18-安全阀;19-水位计一;20-温度计;21-水位计二;22-二次供氧口;23-放气管;24-阀门;25-二次供氧管路;26-除尘洗涤阀门;27-储气筒;28-储气筒排气口;29-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明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明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5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