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5003.9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54 | 分类号: | F22B37/54;G01N2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魏鹏 |
地址: | 400021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水质 自动检测 排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工业锅炉的运行安全,国家相关部门颁发了国家标准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在该标准中针对不同的额定蒸汽压力,规定了不同的溶解固形物浓度标准。当锅炉水中的溶解固形物浓度超过标准规定时,需要将锅炉中的水排放一部分,并增加响应量的符合标准要求的水,以此保证工业锅炉的安全运行。现有技术锅炉水质检测及排放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即在估计的时间段内,提取锅炉中的水进行溶解固形物浓度检测,当浓度超标时,排出估计量的锅炉水,再补充相应量的水,以此保证锅炉内的水满足标准的要求。由于影响锅炉内水质变化的因素较多,无法准确掌握提取锅炉水样的时间,并且,排放的水量也是根据检测结果估计,常常造成锅炉排污率偏高。而锅炉在排出污水的同时,也排出了热量。锅炉排污率在20%-30%时,锅炉的排污热损失将达到3%-11%。显然,现有技术锅炉水质检测及排放方法存在着工作量大、取样时间难于掌握和热能浪费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锅炉水质检测及排放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取样时间难于掌握和热能浪费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本发明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在锅炉外部设置水质检测系统和给排水系统;水质检测系统通过管道提取锅炉的水样,对其进行溶解固形物浓度检测,并在检测结果超标时向给排水系统的控制单元发出排水信号;给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路、供水管路、换热器和控制单元;排水管路一端通过电磁阀连接锅炉,另一端通过换热器连接排污口;给水管路一端通过给水泵连接供水池,另一端通过换热器连接锅炉;控制单元根据水质检测系统发送的排水信号控制锅炉排水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给水泵根据锅炉内的水位自行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本发明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水质检测系统采用测定锅炉水电导率的方式确定溶解固形物浓度,每隔8~15分钟提取一次锅炉水样,待其冷却到20~25℃时,对锅炉水样的电导率σ1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电导率σ1与按下式求得的锅炉水计算电导率σ2进行比较:当检测得到的锅炉水电导率σ1大于上述计算电导率σ2时,视为锅炉水中的溶解固形物浓度超标,反之,视为未超标;其中,
式中,σ2为锅炉水计算电导率,单位为ms/m或us/cm;RG为国标GB1576中规定的锅水溶解固形物额定浓度,单位为mg/L;K为系数,当电导率以ms/m为单位时,系数K取值为0.15,电当导率以us/cm为单位时,系数K取值为1.5;
进一步的,本发明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排水系统的换热器为板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本发明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控制单元根据水质检测系统发送的排水信号控制锅炉排水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包括,当接收到水质检测系统传来的排水信号时,开启锅炉排水电磁阀,将锅炉内的水排掉4~6%,然后,关闭锅炉排水电磁阀。
进一步的,本发明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给水泵根据锅炉内的水位自行开启或关闭,包括,当锅炉内水位低于设定值时给水泵自行开启向锅炉内注水,当锅炉内水位达到设定值时给水泵自行关闭。
进一步的,本发明锅炉水质自动检测及排污系统在进行自动检测及污水排放时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锅炉水样,待其冷却到20~25℃时对水样的电导率σ1进行检测;
S2、按下式对锅炉水计算电导率σ2进行计算,
式中,σ2为锅炉水计算电导率,单位为ms/m或us/cm;RG为国标GB1576中规定的锅炉水溶解固形物额定浓度,单位为mg/L;K为系数,当电导率以ms/m为单位时,系数K取值为0.15,电当导率以us/cm为单位时,系数K取值为1.5;
S3、比较σ1和σ2,如果σ1大于σ2向排水系统控制单元发出排水信号,否则,在8~15分钟后重复执行步骤S1;
S4、排水系统控制单元开启锅炉排水电磁阀,将锅炉内的水排掉4~6%后关闭锅炉排水电磁阀,与此同时,由于锅炉内水位低于设定值,给水泵自行开启向锅炉内注水,当锅炉内水位达到设定值后给水泵自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5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