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阀芯液控单向阀及液压支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4401.9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游;廖雪松;刘双伟;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煤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51 | 分类号: | E21D15/51;E21D15/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阀芯液控 单向阀 液压 支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阀芯液控单向阀及包括该液控单向阀的液压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矿山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煤矿使用液压支架作为支护装备。采煤工作面中,液压支架不断地降柱、升柱和推溜、拉架来实现支架与采煤机的移动,其升降动作是通过乳化液推动活塞在立柱千斤顶内上下活动而实现。立柱千斤顶的下腔容积截面为上腔容积截面的4-7倍,降柱时下腔外排流量不够成为影响立柱千斤顶降柱速度的主要因素。液压支架锁闭支撑是否可靠,升降柱是否迅速,都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这对立柱千斤顶液控单向阀提出了高要求。
液控单向阀安装在液压支架立柱工作腔下端,对乳化液的流动进行控制,使立柱千斤顶根据需要,有序的实现升柱、锁闭和降柱动作。立柱液控单向阀的可靠工作,对整个煤矿的正常生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现有的立柱液控单向阀普遍采用单进单回油路,升柱时液体依次高压通过进液管路、换向阀、立柱液控单向阀流向立柱千斤顶下腔,抬升起立柱;降柱时,沿原油路流经立柱液控单向阀、换向阀,排向低压回液管路,因立柱千斤顶上下截面积相差很大,大量乳化液囤积于立柱千斤顶下腔无法排出,导致降柱相对缓慢,导致液压支架上方空顶时间延长,影响工作面顶板的稳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而且现在普遍采用的普通橡胶密封阀口、普通塑料密封阀口、钢对钢密封阀口等密封型式,普遍存在抗高压效果差、容易泄漏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降柱速度的液控单向阀,及包括该液控单向阀的液压支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阀芯液控单向阀,包括壳体,还包括安装于壳体内部的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左阀套和第一右阀套,所述第一左阀套和第一右阀套的组合腔体内依次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阀柱、第一阀座衬套、第一阀座、第一回位弹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左阀套和第二右阀套,所述第二左阀套和第二右阀套的组合腔体内依次安装有第二阀芯、第二阀座衬套、第二阀座和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左阀套、第一活塞和第一阀柱构成有第一液控腔,所述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左阀套和第二阀芯构成有第二液控腔;所述第一液控腔于第一阀柱的作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液控腔于第二阀芯的作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控腔与第二液控腔有流道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为聚醚醚酮阀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开有两个分别安装第一阀芯组件与第二阀芯组件的插装孔,两个所述插装孔尺寸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了前述双阀芯液控单向阀的液压支架系统,其还包括立柱千斤顶、储存液体的液源及提供动力的输液泵;所述第二阀芯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多路换向阀连接液源和输液泵,另一端连接立柱千斤顶下腔;所述第一阀芯组件的一端连接液源,另一端连接立柱千斤顶下腔;所述立柱千斤顶上腔通过第二多路换向阀连接液源和输液泵;所述立柱千斤顶上腔还同时连接双阀芯液控单向阀的第一液控腔和第二液控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组件与第二阀芯组件连接立柱千斤顶下腔的管路上连接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组件与第二阀芯组件连接立柱千斤顶下腔的管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源的液体为乳化液。
本发明的第一液控腔于第一阀柱的作用面积大于第二液控腔于第二阀芯的作用面积,液压力率先推动第一阀心组件打开阀口,乳化液不经过换向阀,直接经低压回液管路流向液源。此时,第二阀芯组件受到的液压力骤减,第二液控腔中高压液体第二阀芯开启阀口,两个单向阀的阀芯全部打开,减小了立柱千斤顶下腔的泄流压力损失,提高了液压支架的降柱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阀芯液控单向阀整体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阀芯液控单向阀的第一阀芯组件剖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阀芯液控单向阀的第二阀芯组件剖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液压支架系统连接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煤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煤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4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