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健胃益气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3979.2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5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袁兵兵;徐国华;林静;张瑞华;姚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481 | 分类号: | A61K36/481;A61P1/04;A61P1/14;A61P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尹慧晶 |
地址: | 211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胃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胃益气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胃肠疾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如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入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胃肠疾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证,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
在现有胃肠疾病的治疗中,西药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局限性。而我国中药具有药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因此,开发一种健胃益气药物组合物并将其应用于改善人体脾胃功能,治疗多种胃肠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发酵原料猴头菌粉和中药(黄芪和党参)提取物合理配伍的健胃益气组合物,本发明含有多种健胃益气之有效成分,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健胃益气芝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猴头菌粉200-300重量份,黄芪提取物100-200重量份,党参提取物100-200重量份。
优选健胃益气芝组合物中各成分的重量份为:
猴头菌粉200-250重量份,黄芪提取物100-200重量份,党参提取物100-200重量份。
优选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猴头菌粉200-300重量份,黄芪提取物100-180重量份,党参提取物100-200重量份。
优选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猴头菌粉200-300重量份,黄芪提取物100-200重量份,党参提取物100-180重量份。
上述猴头菌粉中含蛋白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每克不得少于50mg。
所述的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制剂。所述的制剂优选为口服液、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或注射剂。
健胃益气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猴头菌粉、黄芪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按比例混合。
本发明使用的黄芪提取物提取工艺如下:
取黄芪加黄芪4-8倍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真空低温浓缩至稠膏,稠膏真空减压至干,粉碎过筛,即得黄芪提取物。
本发明使用的党参提取物提取工艺如下:
取党参加党参4-8倍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真空低温浓缩至稠膏,稠膏真空减压至干,粉碎过筛,即得党参提取物。
本发明由猴头菌粉、黄芪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复合制备的健胃益气组合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滋补强壮、健脾和中、化瘀止痛。用于脾虚胃痛、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肺气虚弱者。其中,猴头菌粉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猴头多糖,它的活性部分为β-(1→3)糖苷键连接的主链和β(1→6)糖苷键连接的支链构成的葡聚糖。猴头多糖能益气养血,扶正培本。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党参为补气健脾之要药,所含皂苷、菊糖、微量生物碱、淀粉等对人体多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强壮作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性。
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可在制备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中应用。本发明组合物特别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弱有很好的疗效。
本发明使用的猴头菌粉可为市售或自制。猴头菌粉为棕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含蛋白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每克不得少于50mg。符合国标WS-10001-(HD-1190)-2002的质量标准。如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