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蝗虫微孢子虫接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3729.9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2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扈鸿霞;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830054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蝗虫 孢子 接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蝗虫微孢子虫接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蝗虫微孢子虫接种方法。
背景技术
蝗虫是影响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通常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寄生蝗虫的病原微生物虽然已发现的种类不少,但多数尚不能在生产上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作为第一个注册的生物防控制剂,在美国商品化生产并大面积应用于防治草原蝗虫以来,是国内外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在我国青海和内蒙古已有大面积长期应用的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治蝗效果。新疆还处在试验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而要推广应用此技术,室内生物测定实验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实验,才能确定微孢子虫对于蝗虫的感染率、致死率以及致死时间。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的关键步骤就是微孢子虫的接种技术。因为一种有效且方便快捷的接种方法是确保实验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条件。
现有技术当中,可采用叶片饲喂接种法。剪取新鲜小麦叶片约1cm×1cm,移液枪滴加微孢子虫孢子液到叶片上,然后饲喂给蝗虫。(王丽英,1994),此方法缺点如下:1、叶片上的微孢子虫沾到容器壁上,导致饲喂剂量不准确;2、对一些采食量低或者不以麦片为主要食物的蝗虫,无法做到完全吃光叶片,也会导致饲喂剂量不准确。
现有技术当中,还有一种方法:夹毒叶片接种法。剪取新鲜小麦叶片约1cm×1cm,移液枪滴加微孢子虫孢子液到叶片上,然后用另一段同样大小的叶片覆盖,再用插有硬三角片的大头针固定叶碟,最后放入养虫笼供蝗蝻取食。(丁晓宇,2009),此方法缺点如下:1、操作繁琐,饲喂叶片量比较大;2、对一些采食量低或者不以麦片为主要食物的蝗虫,无法做到完全吃光叶片,也会导致饲喂剂量不准确。
现有的微孢子虫接种技术存在操作繁琐,饲喂叶片量比较大,对一些采食量低或者不以麦片为主要食物的蝗虫,无法做到完全吃光叶片,会导致饲喂剂量不准确。而本发明操作简单,并且可以保证接种剂量准确,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完整技术方案
一种蝗虫微孢子虫接种方法,供试蝗蝻接种前饥饿4小时,然后用手抓住蝗蝻胫部,使其腹部朝上,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定量的微孢子虫孢子液缓慢滴加在其口器上,将吮吸完全的蝗蝻放回笼中继续饲养。
本发明进一步给出微孢子液的量,所述微孢子虫孢子液的量为5μ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新疆优势有害蝗虫多为草原蝗虫,采食量较低,采用常规的接种方法无法有效地进行蝗虫的室内生测试验。此方法可以确定每头供试蝗虫微孢子虫的感染剂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蝗虫微孢子虫接种方法,该方法如下:供试蝗蝻接种前饥饿4小时,然后用手抓住蝗蝻胫部,使其腹部朝上,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微孢子虫孢子液5μl缓慢滴加在其口器上,将吮吸完全的蝗蝻放回笼中继续饲养。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确定每头供试蝗虫微孢子虫的感染剂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师范大学,未经新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