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3562.6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贾冒华;谭帆;贾治国;童琼;彭薛葵;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D7/16 | 分类号: | H03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信号 相对 校准 方法 | ||
1.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每一个接收通道的前置衰减器(9)调整来自目标模拟器(8)的模拟信号的功率大小,并将调整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变频器(10);
通过变频器(10)将来自前置衰减器(9)的模拟信号与来自可变本振源(1)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并通过变频器(10)将混频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中频放大器(11);
通过中频放大器(11)对混频后的模拟信号依次进行滤波处理和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数据采集模块(6);
通过数据采集模块(6)对来自四个接收通道的中频放大器(11)的模拟信号同时进行采样处理,并将采样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存储于数据采集模块(6)的存储器中;
通过计算机(7)分别计算来自第一接收通道(2)的数字信号与来自第二接收通道(3)、第三接收通道(4)和第四收通道(5)的数字信号间的相对时延;
对来自第一接收通道(2)的数字信号与来自第二接收通道(3)、第三接收通道(4)和第四收通道(5)的数字信号间的相对时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通过变频器(10)将来自前置衰减器(9)的模拟信号与来自可变本振源(1)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并通过变频器(10)将混频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中频放大器(11)”为:
当来自前置衰减器(9)的模拟信号的频率小于或等于频率阈值时,通过变频器(10)将来自前置衰减器(9)的模拟信号直接发送至中频放大器(11);
当来自前置衰减器(9)的模拟信号的频率大于频率阈值时,通过变频器(10)将来自前置衰减器(9)的模拟信号与来自可变本振源(1)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并通过变频器(10)将混频后的模拟信号发送至中频放大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阈值为2.3GHz。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混频后的信号的频率为2G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通过计算机(7)分别计算来自第一接收通道(2)的数字信号与来自第二接收通道(3)、第三接收通道(4)和第四收通道(5)的数字信号间的相对时延”包括如下子步骤:
通过网线将数据采集模块(6)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四组数字信号分别读入计算机(7)的存储器,并将来自第一接收通道(2)的数字信号标记为参考信号;
将参考信号分别与来自第二接收通道(3)、第三接收通道(4)和第四收通道(5)的数字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并得到三组互相关数据;
分别计算三组互相关数据的最大值,得到三个互相关峰值;
根据三个互相关峰值偏离各自中心点的位置得到来自第一接收通道(2)的数字信号与来自第二接收通道(3)、第三接收通道(4)和第四收通道(5)的数字信号间的相对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输出信号间相对时延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相关运算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x(t)为参考信号;y(t+τ)为除参考信号外的信号;Rxy(τ)为互相关函数;t为时间变量;τ为时间延迟值;T为互相关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5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