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装饰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3226.1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堀部人嗣;川岛大一郎;前田英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B60R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装饰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配置在毫米波雷达的前方的电波透过罩等的车辆用装饰部件。
背景技术
自动巡航系统是通过搭载在车辆前侧的传感器,对前方车辆和本车的车间距离或相对速度进行测定,基于该信息,对节气门或制动器进行控制,使本车进行加减速,从而控制车间距离的技术。近年,该自动巡航系统作为目标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受到关注。
作为在自动巡航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通常使用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例如,毫米波雷达发送具有30GHz~300GHz的频率且具有1~10mm的波长的毫米波,而且,通过接收与对象物接触而反射的毫米波,根据该发送波和接收波的差,对前方车辆和本车的车间距离或相对速度进行测量。
在这里,当前,在毫米波雷达的前方,配置有电波透过部件。从毫米波雷达照射出的毫米波透过电波透过部件,向车辆的前方输出。电波透过部件需要使从毫米波雷达中输出的毫米波均匀地输出且使传播损耗最小化,而向外部输出。因此,电波透过部件需要利用与毫米波的波长λ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厚度。
车辆用电波雷达装置通常配置在前格栅的后表面侧。前格栅的壁厚不恒定,由金属制成后在前表面形成有金属镀层,因此,会干涉电波的线路。因此,提出了下述技术,即,在前格栅中在相当于车辆用电波雷达装置的前侧的部分设置窗部,在该窗部嵌入树脂制的电波透过罩(专利文献1)。
但是,在电波透过罩和前格栅之间产生由间隙引起的边界,在外观设计方面存在限制。
近年来,为了提高前格栅的外观品质,而提出了下述技术,即,将前格栅和电波透过部件这两者,利用丙烯树脂等雷达透过材料等一体地成型(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6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2193号公报
但是,丙烯树脂耐热性较低,由于注塑成型时的高温高压,可能使雷达透过部受损。在雷达透过部中埋设有印刷外饰层的情况下,印刷外饰层的外观设计受损,美观性变差。
另外,作为附着在车辆上的装饰板,存在在透明部件的后表面部形成装饰层的结构。在装饰板的后表面,以覆盖装饰层的方式配置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基座部件。关于这种装饰板,在基座部件由丙烯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基座部件的耐热性降低。装饰层也受到损伤,装饰板的美观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部件,该车辆用装饰部件美观性好,在制造时不易受到由热量导致的损伤。
(1)本发明的车辆用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透明部件,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且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
装饰层,其形成在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上,从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前表面通过所述透明部件能够看到该装饰层;以及
树脂粘接层,其对形成有所述装饰层的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进行覆盖,由热熔粘接剂构成。
装饰层被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树脂粘接层覆盖。热熔粘接剂在熔融而低粘度化的状态下,供给至透明部件的后表面。因此,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形成树脂粘接层。并且,热熔粘接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因此,不易对装饰层或透明部件产生损伤或变形。因此,在制造车辆用装饰部件时不会破坏装饰层的美观性。
(2)优选具有电波透过部,其配置在毫米波雷达的前方,由所述透明部件、所述装饰层以及所述树脂粘接层构成,在所述电波透过部中,使所述透明部件、所述装饰层以及所述树脂粘接层加起来的厚度为规定的厚度且均匀。
在电波透过部中,使透明部件、装饰层及树脂粘接层的总厚度为规定的厚度且均匀。即,在电波透过部中,在其区域整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因此,毫米波均匀地透过电波透过部。
(3)优选在所述电波透过部中,所述透明部件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所述树脂粘接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在±0.2的范围内近似。
树脂粘接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与透明部件的相对介电常数在规定范围内近似或相等。因此,毫米波在树脂粘接层和透明部件之间基本不会衰减。
(4)优选在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的局部形成有所述装饰层及所述树脂粘接层。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形成树脂粘接层的模具小于对透明部件进行成型的模具。
(5)优选在所述透明部件的后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在所述凹凸部上形成有所述装饰层。装饰层形成在透明部件的后表面的凹凸部。因此,从透明部件的前表面观察车辆装饰部件时,在透明部件的内侧能够立体地看到装饰层,从而外观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