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2743.7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汪虹;文绪明;马纯;周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轴承 冲击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为了检测轴承的抗冲击强度,需对其进行可靠性检测,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费时费力,不能满足轴承的测试径向载荷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快速得出轴承是否合格的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该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涉及到一套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表面开设燕尾槽的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的正上方垂直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直管2,所述直管2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钢球4的挡销3,其包括以下步骤,
a、实验前,确认被测微型轴承6的完好;
b、将所述被测微型轴承6无倾斜地置于所述支撑座5上的燕尾槽内;
c、调整所述挡销3上表面与所述被测微型轴承6顶面之间的距离;
d、将钢球4置于所述挡销3上;
e、抽出所述挡销3,使所述钢球4自由下落,并撞击至所述被测微型轴承6的外径表面上;
f、取出所述被测微型轴承6,检查其外观是否完好,如表面除了冲击痕迹外,无其他损伤,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有其他损伤,则停止测试;
g、重复步骤b、d、e、f,统计撞击次数,并与要求的撞击次数相比较,如撞击次数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撞击次数,则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该要求的撞击次数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为200次。
进一步的,所述钢球4的质量为M,且10g≤M≤200g。
进一步的,所述M为21.9g。
进一步的,所述挡销3上表面与所述被测微型轴承6之间的距离为H,且100mm≤H≤1800mm。
进一步的,所述H为500mm。
进一步的,所述被测微型轴承为693ZZ。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通过对轴承使用工况的模拟和强化,来验证轴承的耐冲击性能,检测其是否满足强度要求,操作简单,能快速得出轴承的耐冲击性能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特别是针对693ZZ的微型轴承的耐冲击测试方法,该微型轴承耐冲击测试方法涉及到一套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固定有表面开设燕尾槽的支撑座5,在支撑座5的正上方垂直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直管2,该直管2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钢球4的挡销3,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参阅图2,a、实验前,确认被测微型轴承6的完好;检测被测微型轴承是否存在明显缺陷,确保其不存在变形或裂;b、将该被测微型轴承6无倾斜地置于支撑座5上的燕尾槽内,防止钢球下落时撞歪;c、调整挡销3上表面与被测微型轴承6顶面之间的距离(即钢球下端与被测微型轴承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同的高度,撞击产生的力不同;d、将钢球4置于挡销3上;e、抽出挡销3,使钢球4自由下落,并撞击至被测微型轴承6的外径表面上,该操作能防止将钢球加上初速度,影响检测精度;f、取出被测微型轴承6,检查其是否完好,如被测微型轴承表面除了冲击痕迹外,无其他损伤,则重复步骤b、d、e、f,直至出现变形或裂纹等其他损伤,再记录撞击次数,并与要求的撞击次数相比较,如撞击次数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撞击次数,则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该要求的撞击次数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为200次;为了能更准确的模拟使用工况,该钢球4的质量为M,且10g≤M≤200g,优选的为21.9g;同时挡销3上表面与被测微型轴承6之间的距离为H,且100mm≤H≤1800mm,优选的为500mm。根据Mv=FΔt的原理,F即为撞击产生的力,该力为工况的下所受力的强化,由于钢球的下落高度相同,因此,下落时间、撞击速度、接触时间相同,且钢球质量恒定,因此,实验时每次撞击产生的力也相同;以下对一些相关参数进行详细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