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检测的茶样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2365.2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竹;宁井铭;韦玲冬;颜玲;李露青;王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红外 光谱 检测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样品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用于近红外光谱检测茶样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品质评价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感官审评结果易受审评者主观或生理因素影响,而降低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理化检验虽然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但因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费用高,难以满足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多指标同时快速检测的需要。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便捷、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和产地鉴别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有望替代传统的化学分析的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茶样的制备是茶叶近红外光谱检测中重要环节。目前,在茶叶近红外检测中样品的制备一般采用直接装样后轻压或粉碎后装样的办法,由于近红外检测中采用漫反射原理,上述两种方法均存在着样品颗粒不均匀的问题,颗粒度的大小及易流动性对近红外光谱的重现性及光谱强度均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红外光谱检测样品的制备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样品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检测的茶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茶 取样(GB/T8302-2002)方法,取茶样200g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6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5-7%,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常温;
(2)取出茶样,用JYL-CO12型粉碎机将茶样粉碎,使茶样全部通过60-80目筛;
(3)将粉碎后茶样混匀后,按照茶 取样(GB/T8302-2002)方法,取茶叶粉碎样3g,置于圆筒状不锈钢模具内。模具外径5.0cm,内径2.8cm,深3.1cm,将茶叶置于桶内,上部放置一个直径2.8cm,厚度1.0cm的不锈钢块,利用液压机压将茶样制成厚度为0.1-0.3cm,直径为2.6-3.2cm的片状;
(4)用液压机轻轻挤压直径2.8cm,厚度1.0cm的不锈钢块,取出茶样,密封,备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茶样颗粒均匀,一次制样可长时间使用,重复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绿茶红外检测样品制备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按照茶 取样(GB/T8302-2002)方法,取茶样200g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6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5.0%,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常温;
(2)取出茶样,用JYL-CO12型粉碎机将茶样粉碎,使茶样全部通过60目筛;
(3)将粉碎后茶样混匀后,按照茶 取样(GB/T8302-2002)方法,取茶叶粉碎样3g,置于圆筒状不锈钢模具内。模具外径5.0cm,内径2.8cm,深3.1cm,将茶叶置于桶内,上部放置一个直径2.8cm,厚度1.0cm的不锈钢块,利用液压机压将茶样制成厚度为0.2cm,直径为2.0cm的片状;
(4)用液压机轻轻挤压直径2.8cm,厚度1.0cm的不锈钢块,取出茶样,密封,备用。
将得到的茶样用于近红外光谱检测,光谱的重现性,稳定性均好于未经压制的粉碎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