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鳗仿野生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2322.4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荣;莫旺成;陈丹;王冠球;孙士林;张建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创汇蔬菜工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赵芳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鳗仿 野生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鳗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鳗因其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DHA、EPA),其脂肪和蛋白质的结构与人体相似,所以容易被人体吸收,享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成为适合现代消费的高档优质食品,深受日本及东南亚消费者的欢迎。由于河鳗苗至今不能人工繁殖,捕捞量的减少,让鳗苗价格已经堪比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 河鳗价格一路高涨。
20世纪80年代, 河鳗养殖在我国大陆起步并得到大规模发展,养殖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早期的河鳗养殖是采用单一水泥池精养模式,后期发展了土池养鳗,水库网箱养鳗、海水网箱养鳗,半咸水土池单、混养鳗。目前国内成鳗养殖模式主要有水泥池温流水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2 种。由于河鳗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无序性,养殖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日趋恶化。养殖生产中放养密度高,投喂过量,严重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水体自净能力被破坏,养殖户只能通过大量换水来维持水质。这样的养殖环境下河鳗一直处于应激适应状态,不能很好的摄食和生长,病害增多,药物滥用现象普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河鳗养殖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构建和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实现节能、健康的养殖效果,同时有效抑制病菌和寄生虫的暴发河鳗仿野生养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鳗仿野生养殖方法,包括下列措施:
A.池塘条件及准备工作:池塘面积5亩~8亩,坡比(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为1.0∶1.5~2.0,水深保持在1.5~2.0 m;
投苗前1个月将池水排干,进行人工或机械挖除淤泥,使池底淤泥少于10cm,清淤不仅能增加池塘深度,还有利于改善水质,清除病原体,是鳗鱼成功养殖的基础;
放苗前12天进行清塘消毒,池水深度保持在15 cm,用生石灰按照1500 kg/hm2全池均匀泼洒,或用漂白粉按 20~25 mg/L 的浓度进行全池泼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在鳗种下池前5~7天注水0.6~0.7m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
最后施肥培水,泼施有机肥200kg/亩,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放鳗种之后的第15天将池水加深至1.5m;
B.苗种放养:苗种包括河鳗、南美白对虾、鲢鱼和鳙鱼,增加养殖品种可丰富池塘的生态系统创造野生的生活环境;
河鳗苗种投放时间在3月初、池水温度达到 15℃时,投放鳗苗体格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有黏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投放的鳗苗规格为20g/尾,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投放前用 20mg/L 高锰酸钾溶液或2%~3%食盐溶液浸洗鳗种 5~10 min;
南美白对虾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水温超过20℃时,放养密度为2~2.5万尾/亩,虾苗先在池塘一角的网箱内暂养至规格达到2cm时再进行混养;
鲢鱼和鳙鱼在4月份放养,用于调节水质,放养规格为100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鲢鱼20尾/亩、鳙鱼5尾/亩,投放前用 20mg/L 高锰酸钾溶液或2%~3%食盐溶液浸洗鱼种 5~10 min。
C.饲料投喂:水温低于22℃时,每天投喂 1次鳗鱼专用配合饲料,时间 14:00~15:00;水温 22 ℃以上,每天分 2 次投喂鳗鱼专用配合饲料,分别是5:00~6:00 和 17:00~18:00,各投喂 1 次;饲料采用同一品牌的鳗鱼专用配合饲料,规格大于 20尾/kg 时,用成鳗饲料;投喂时将所需的饲料加水搅拌调制成面团状,将饲料定点投放在食台上,食台位置固定,投放的饲料的量以在20~30min内被河鳗苗吃完为准;
南美白对虾饲料每天投喂2次,在河鳗饲料投喂30min后投喂,对虾饲料一方面根据对虾的吃食情况及天气调整,另一方面如果河鳗饲料未吃干净可减少对虾饲料投喂,清除残饵,保持水质,鲢鱼和鳙鱼不进行人工饲料投喂;
D.日常管理:
(1). 采用增氧机增氧,增氧机不仅有增氧效果,还能加速水体的对流,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选用叶轮式增氧机,采用物联网系统对养殖池塘溶解氧进行实时监测,设置溶解氧的阈值为5 mg/L,当溶解氧低于该阈值时,增氧机打开进行增氧;此外在晴天时午后开机,可将上层过饱和溶解氧输送到下层,改善底层水环境;
(2).水体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创汇蔬菜工程技术中心,未经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创汇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