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风淋净化装置的出风喷口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1771.7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谭颉;杨皓;王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5/02 | 分类号: | B08B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净化 装置 喷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淋净化装置的出风喷口。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场合对于进入其中的人员的洁净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风淋净化装置是进入洁净室、无尘车间等洁净程度要求高的场所必备的净化设备。当人员与货物要经过风淋净化装置进入洁净区,其吹出的高速洁净空气可去除人员与货物所携带的尘埃。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高速连续气流吹淋的方法,即将高速洁净的气流连续地吹到待清洁人员的身体和衣物上,其风向始终一致,只能从一个方向或有限的方向吹向待清洁人员或货物,存在一些气流吹不到的死角,清洁不彻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淋净化装置的出风喷口,其具有脉冲出风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风淋净化装置的出风喷口,该风淋净化装置具有箱体以及形成于箱体内部的用于容纳待清洁人员或物的净化腔,所述出风喷口包括一侧对外开放形成开口的凹槽部、自所述凹槽部的周边向四周延伸形成的折边部,所述凹槽部的开口朝向净化腔,所述凹槽部上设置有转轴以及用于气流通过的进风口,所述转轴上转动设置有叶片,在所述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叶片具有至少一个可部分或完全遮挡所述进风口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呈圆形,且进风口的中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平行。
更优选地,所述叶片自转轴向外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转轴之间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90度。叶片所延伸形成的平面与凹槽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不相等。
优选地,所述叶片为一个且其形状大致呈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折边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该出风喷口卡设在箱体上的卡扣。
更优选地,所述卡扣为四个。
进一步地,折边部具有相反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与凹槽部上的开口处于同侧,卡扣形成于折边部的背面上。
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出风喷口的进风口后面设置旋转的叶片,搅动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使气流抖动,改变气流的方向使其从多个方向吹向净化腔中待清洁的人或物,更加真实地模拟了现实生活中吹落灰尘的过程,该出风喷口具有脉冲出风的效果,其有效避免产生清洁死角、清洁更为彻底,提高了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凹槽部;11、进风口;12、转轴;13、叶片;
2、折边部;2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用于风淋净化装置的出风喷口,该风淋净化装置具有箱体以及形成于箱体内部的用于容纳待清洁人员或物的净化腔,所述出风喷口包括一侧对外开放形成开口的凹槽部1、自所述凹槽部1的周边向四周延伸形成的折边部2,所述凹槽部1的开口朝向净化腔,所述凹槽部1上设置有转轴12以及用于气流通过的进风口11,所述转轴12上转动设置有叶片13,在所述叶片13转动的过程中,叶片13具有至少一个可部分或完全遮挡所述进风口11的位置。凹槽部1包括呈平面的底面、呈圆柱状的侧壁,进风口11开设在底面上,转轴12设置在底面上。
所述进风口11呈圆形,且进风口11的中轴线与所述转轴12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叶片13自转轴12向外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转轴12之间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90度。叶片13所处的平面与凹槽部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不相等。
所述叶片13为一个且其形状大致呈半圆形。
所述折边部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该出风喷口卡设在箱体上的卡扣21。
所述卡扣21为四个。
折边部2具有相反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与凹槽部上的开口处于同侧,卡扣21形成于折边部2的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1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