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0939.2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峰;程谦恭;罗忠旭;陈锣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远程 滑坡 流化 试验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远程滑坡的动力学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对于试验用相似材料的选取,往往都是以滑坡堆积体中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为依据,选择试验用相似材料,以期所选用相似材料能最大限度模拟滑坡堆积碎屑的真实物理力学特性。该方法虽然实现了对高速远程滑坡堆积碎屑物理力学特性的模拟,但是,该方法仅仅考虑了高速远程滑坡堆积碎屑的物理力学特性,忽略了高速远程滑坡堆积体中颗粒粒径分布范围极广这一特点,其颗粒粒径从粉粒级颗粒到数十公分、甚至数米长的巨大块石均有分布,该级配组成特点对滑体的整体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利用现有的配制方法配制的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进行相关试验时,所得实验成果不能很好地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的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原型滑坡堆积体的级配分布情况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得出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原型滑坡堆积体中自下而上各分层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B、根据步骤A中得出的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选取试验模型用的相似材料;
C、根据原型滑坡运动路径上不同部位碎屑堆积宽度和厚度为参照确定拟配置试验模型的总厚度,具体确定方式为模型宽度/原型宽度=模型厚度/原型厚度,并根据原型滑坡堆积体中的分层厚度,换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厚度;
D、根据步骤A中得出的原型滑坡堆积体中自下而上各分层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以及步骤C中得出的试验模型中各分层厚度,计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并按照原型滑坡中各分层中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确定试验模型中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接着,先称取最下面一层中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充分混合后,倒入流化床中,并抹平,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完成试验模型各层的配制;
E、将配制好的试验模型压密至指定厚度后静置,使颗粒在自重力作用下进行自我调整。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试验模型用的相似材料为0.1-7mm粒径范围内的光学石英砂。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E中,将配制好的试验模型压密至指定厚度后,静置时间为20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突破了前人忽略堆积体级配分布的特点,同时考虑了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原型滑坡堆积体的级配分布情况,因此,更加贴切的实现了对高速远程滑坡整体堆积特性的模拟,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对于进一步掌握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力。
具体实施方式
该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原型滑坡堆积体的级配分布情况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得出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原型滑坡堆积体中自下而上各分层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B、根据步骤A中得出的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选取试验模型用的相似材料;
C、根据原型滑坡运动路径上不同部位碎屑堆积宽度和厚度为参照确定拟配置试验模型的总厚度,具体确定方式为模型宽度/原型宽度=模型厚度/原型厚度,并根据原型滑坡堆积体中的分层厚度,换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厚度;
D、根据步骤A中得出的原型滑坡堆积体中自下而上各分层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以及步骤C中得出的试验模型中各分层厚度,计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并按照原型滑坡中各分层中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确定试验模型中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接着,先称取最下面一层中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充分混合后,倒入流化床中,并抹平,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完成试验模型各层的配制;
E、将配制好的试验模型压密至指定厚度后静置,使颗粒在自重力作用下进行自我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0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安全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