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装置及空调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9364.2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森冈怜司;古桥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47;B03C3/43;F24F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晓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装置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效地将浮游在室内的细菌、霉、病毒等除去、灭活的放电装置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已往进行放电并形成电场的放电装置中,为了降低压力损失,在箱体内部形成空气流路,并斜切流路且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导电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提高空气清洁性能,用定位工具等,在装置内部,使用多个弯折成く字形的对电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2-4804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5957号
发明内容
在已往的放电及形成电场的放电装置中,为了降低压力损失,有时使对电极相对于空气流路倾斜,但是,由于对电极都是一片一片地制作成的,所以,存在着组装费时、零件数目较多、不容易将多个对电极固定在固定工具上的问题。
另外,存在若从平板上切起对电极部作为一个零件、则压力损失因带部而增加的课题。另外,用树脂制作时,虽然能制作成任意形状,但是,混入了替代金属的碳等的导电性树脂存在着费用高、导电不稳定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压力损失。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放电装置,具有:
对电极,利用一块导电性板状体一体地形成3块以上的平板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电位是低压侧;上述3块以上的平板部大致平行地排列,呈长条形且是平板形状;上述第1连接部将上述3块以上的平板部的上述长条形状中的一方端部相互连接;上述第2连接部将上述3块以上的平板部的上述长条形状中的另一方端部相互连接;
放电电极,在相邻的上述平板部之间沿上述长条形状的长度方向配置,是电位比上述对电极高的高压侧的线状体;
下部框,在上述对电极和上述放电电极的下方支承上述对电极,由绝缘材料构成;
第1上侧框,从上方覆盖上述对电极的上述第1连接部,由绝缘材料构成;以及
第2上侧框,从上方覆盖上述对电极的上述第2连接部,由绝缘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可利用对电极的形状来降低压力损失,所以,通过风量增加,可提高放电装置的每单位时间的性能。另外,由于可改善电极的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与放电电极的爬电距离,所以可以使放电装置的尺寸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30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1000安装于空调机3000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3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3000的图2的F-F剖面。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1000的分解组装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支承部组件2000的分解组装图。
图6是从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1000中去除了预滤器100和上部框200的状态的放电装置1000的俯视图。
图7相当于图4中的A-A剖面的剖面。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对电极700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B-B剖面、C-C剖面。
图10是已往的对电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D-D剖面和连接部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对电极700和放电电极300的位置关系的图(相当于图8的C-C剖面的剖面)。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右中间框500和左中间框600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左中间框600和下部框800的组装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弹簧安装部的详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下部框800的排水孔842a、842b的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的下部框800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伸出部507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伸出部507的另一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低压侧连接部710和高压侧供电端子709的爬电距离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电电极300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与对电极700不同的另一对电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对电极700的连接部733与上部肋201及下部肋844的关系的图。
图24是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1000(卸下了上部框20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上部框200里侧的对电极接触肋202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