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酸司维拉姆中残留烯丙基胺的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9323.3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2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吕丽娟;王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泰普药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 司维拉姆中 残留 丙基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涉及药品中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更具体的说是碳酸司维拉姆中残留烯丙基胺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司维拉姆,化学名为2-丙烯-1-胺与环氧氯丙烷的聚合物碳酸盐,CAS号为845273-93-0,分子式为(C3H7N)m.(C3H5C10)n.(CH2O3)x,商品名为Renvela。作为高磷血症治疗药物,由美国Genzyme公司开发,于2008年3月首次在美国上市,并于2009年6月在欧盟获批,批准剂型包括片剂和干混悬剂。Renvela是Renagel(盐酸司维拉姆)的下一代产品,该产品不含钙和其他金属,是一种非吸收性的磷结合剂,兼有碳酸缓冲剂的作用。碳酸司维拉姆是以烯丙基胺为原料,经过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合烯丙基胺盐酸盐,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得到盐酸司维拉姆,再进行游离并与碳酸成盐制得而成。
在药品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常常会将一些杂质引入到药品中而使药品的纯度受到影响,为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为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提供依据,需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杂质检查。烯丙基胺作为碳酸司维拉姆合成时用到的起始原料,在成品质量控制中应当受到严格的控制。
烯丙基胺,英文名Allylamine,分子式C3H7N,CAS号为107-11-9,常应用于制药中间体以及农用化学品、染料和涂料、有机合成和树脂改良剂等的中间体。还可以用于制备两性高分子聚合物等。
烯丙基胺结构式如下:
由于烯丙基胺可代谢为高活性的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心血管毒性,可引起脉管炎、心肌炎,肝肾充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关毒理学数据表明,大鼠经口、兔经皮给与烯丙基胺的LD50分别为102mg/kg和35mg/kg。大鼠吸入给与烯丙基胺的LC50为413mg/m3,8h。Jerald L. Sklar等人研究证实,在剂量效应实验中,大鼠心脏灌注给与10-30mmol烯丙基胺或0.01-0.3mmol丙烯醛,通过评价流出物的标准组织病理和肌酸激酶(CK),监测其心脏功能变化2h。结果可知,烯丙基胺灌注的大鼠心脏除30mmol剂量组外均未发现明显的功能异常,而丙烯醛灌注的大鼠心脏则在0.01-0.3mmol剂量范围15min内出现跳动异常,并且当剂量达到3.0mmol时导致其在5min时迅速停止跳动。K.Kesingland等人考察了烯丙基胺和丙烯醛对小鸡心肌细胞(MMR)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内ATP含量、自发跳动和超微结构改变对其毒性进行评估,发现烯丙基胺和丙烯醛都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跳动损失和细胞内ATP含量消耗。给与10或100μmol剂量的烯丙基胺在任意时间均会显著改变组织形态重组,并以广泛心肌坏死和组织致密性降低为特征。而给与10或100μmol的丙烯醛则可导致全身性组织损坏。此外,烯丙基胺还会引起肝细胞空泡化、门静脉周围和间质水肿、肺动脉肥大、动脉肾硬化、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病症。由此可见,烯丙基胺及其代谢物丙烯醛具有极大的心血管毒性,综上所述,找到一个准确、灵敏、可靠的方法对碳酸司维拉姆中残留烯丙基胺含量进行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烯丙基胺的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Kurt andersson 等人以1-萘基异氰酸酯作为衍生化试剂,对包括烯丙基胺在内的空气中的脂肪胺进行了衍生化处理,所得衍生化产物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其中烯丙基萘基脲溶液的检出限是1ng,相当于实际空气中的烯丙基胺的检出限为0.5mg/m3。K.Karthikeyan等人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盐酸司维拉姆及碳酸司维拉姆中的痕量烯丙基胺。其中色谱柱为Dionex Ion Pack CS14分析柱,流动相为10mmol/L甲磺酸,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烯丙基胺检出限为2.7μg/mL,定量限为9.0μg/mL。由于碳酸司维拉姆原料中残留烯丙基胺的限度通常定为10ppm,明显低于上述方法所能达到的样品检出限,故上述方法不能实现碳酸司维拉姆中残留烯丙基胺的准确定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高烯丙基胺测定检出限,寻找具有准确、灵敏、可靠的测定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控制碳酸司维拉姆中残留烯丙基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泰普药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泰普药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凝血药物的分离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光谱的植物叶片病虫害诊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