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透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9110.0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俊;胡建国;李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日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C08L69/00;C08L33/12;C08K7/20;C08K3/2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石新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LED透镜。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因为具有节能和寿命长的特点正在逐步成为新一代的照明装置,LED透镜通常是采用PC材料或者PMMA材质,通过注塑成型制成,LED透镜紧贴LED放置,起到散射LED光线的作用。由于LED的光线非常刺眼,经过常规LED透镜折射以后同样会给用户带来非常刺眼的不良感觉,因此需要对LED透镜的出射的光进行散射处理。
因此需要一种LED透镜,具有良好的散射性能,同时又能够适应注塑成型的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LED透镜直射会给用户带来非常刺眼的不良感觉,进而发明一种LED透镜,具有良好的散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法:
一种LED透镜,通过双色注塑制成,LED透镜包括材质为透明高分子材料的透镜主体和材质为半透明高分子材料的透镜外层,透镜主体贴近LED,LED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主体后,再通过透镜外层出射。
更好地,透镜外层的材质为PC复合材料,PC复合材料的配方为,聚碳酸酯PC85~95重量份,微玻璃珠5~15重量份,抗氧稳定剂0.3~1重量份,其中微玻璃珠的直径尺寸范围为50微米到300微米。
更好地,透镜外层的材质为PC复合材料,PC复合材料的配方为,聚碳酸酯PC75~95重量份,钛白粉5~25重量份,抗氧稳定剂0.3~1重量份,其中钛白粉的尺寸范围为100微米到500微米。
更好地,透镜外层的材质为PMMA复合材料,PMMA复合材料的配方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85~95重量份,微玻璃珠5~15重量份,硅烷偶联剂1~2重量份,其中微玻璃珠的直径尺寸范围为50微米到300微米。
更好地,透镜外层的材质为PMMA复合材料,PMMA复合材料的配方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75~95重量份,钛白粉4~24重量份,硅烷偶联剂1~2重量份,其中微玻璃珠的直径尺寸范围为100微米到500微米。
更好地,采用双色注塑成型,透镜外层的外表面,以及透镜外层和透镜主体接触的平面都有突起,突起的方向朝向LED光线出射的方向,突起的形状为金字塔型或者半球形,突起的高度为透镜外层厚度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本发明的实现原理是,在双色注塑成型过程中,首先对透镜主体进行成型,然后,动模部分向后移动,预留出透镜外层的成型空间,然后通过注射透镜外层的塑胶材料,使得透镜外层成型完毕。由于透镜外层的材质中参杂了可以使得光线发生散射的钛白粉颗粒,或者是可以使得光线发生折射的微玻璃球,使得从透镜主体出射的LED光线在透镜外层得到部分的散射和折射,减弱了出射光线的强度,减弱了光线刺眼的强度。另外,透镜外层的外表面,以及透镜外层和透镜主体接触的平面都有突起,这些突起也可以起到散射的作用,同时也增大了透镜外层和透镜主体的接触面积,起到了固定连接透镜外层和透镜主体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透镜,其中透镜主体主要调整LED出射光线的发射角度,透镜外层主要起到部分散射出射光的作用,由于采用双色注塑成型的技术,透镜主体和透镜外层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耐用性能,同时降低LED透镜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透镜外层和透镜主体的接触部位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透镜外层和透镜主体的接触部位有突起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透镜主体;2、透镜外层;3、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一种LED透镜,通过双色注塑制成,LED透镜包括材质为透明高分子材料的透镜主体和材质为半透明高分子材料的透镜外层,透镜主体贴近LED,LED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主体后,再通过透镜外层出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日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日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跌倒监测腰带
- 下一篇:磁共振系统及其射频线圈性能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