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网合一下一代物联网各种分支分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8691.6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1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莫胜林;莫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创琳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0 | 分类号: | H04N7/10;H04N5/26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巢雄辉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一 下一代 联网 各种 分支 分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网合一物联网,具体是物联网的信号接收和发送设置,更具体是适用于音视频“三网合一”双向互动信号传送的三网合一下一代物联网各种分支分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三网合一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下一代物联网业务正在逐步实现,使得整个网络的连接越来越广越大,并且信号都是以双向互动的方式传输,对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质量技术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传统现有的接收和发送中使用的设备,包括各类分支分配器、过流和不过流的分支分配器,各类电源供电器,各类光发送接收机等,电路都有如下不足:采用在石墨棒上绕制线圈,然后以绕制线圈的端脚直接焊在电路板上,或采用在磁棒上、磁珠上绕制线圈,然后以绕制线圈的端脚直接焊在电路板上,采用这种电路方式的设备,损耗大,耗费电能,隔离度差,难屏蔽,占用元件空间,加工麻烦,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使用关于音视频新技术“三网合一”下一代物联网的新式分支分配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目前的三网合一下一代物联网分支分配器的基础上,将现有技术的电路上的绕制在石墨棒、磁棒上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线圈电感,以及绕制在磁珠上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线圈电感,均用贴片电感器替代。
所述替代绕制在石墨棒、磁棒上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线圈电感的贴片电感器选自绕线型、叠层型、编织型和薄膜片式电感器。
所述取代绕制在磁珠上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线圈电感的贴片电感选自编织型和薄膜片式电感器。
为了便于应急处理和维修,也为了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本发明还在分支分配器电路总进线端设置维修应急开关。
所述维修应急开关设置在分配器外壳之内或者外壳之外。从方便断电考虑,维修应急开关设置在分配器外壳之外更好。
由于贴片电感(Chip inductors)具有小型化,高品质,高能量储存和低电阻之特性,所以本发明采用这种改进的分支分配器的新式器件,具有减少损耗,信号不流失,加强隔离度,节能,且体积小等优点,产品可以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还可以降低环境杂散电磁波的干扰耦合,减轻回传信道噪声汇集的漏斗效应,为双向互动业务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还克服了已有技术采用在石墨棒上绕制线圈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或采用在磁棒上、磁珠上绕制线圈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电感元件发热的弊病。另外已有技术电路上没有设置维修和应急开关,本发明增设维修应急开关后,当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时,便于及时断电,方便处理,且确保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配器的电原理图;
图2是现有技术分配器的电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过流分支分配器的电原理图;
图4是已有技术过流分支分配器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整个产品为十六分配器,由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电路组成。
见图1。在十六分配器电路总进线端外壳之外设置一个维修应急开关K。
电感1~电感30均为薄膜片式贴片电感器。
对比图2,本发明的分配器是将已有技术中磁珠电感T1~ T30均替换为薄膜片式电感器。
实施例2
整个产品为过流四分支分配器,由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电路组成。
见图3。在过流分支分配器电路总进线端外壳之外设置一个维修应急开关K。
电感L1~ L6均为绕线型贴片电感器,电感T1~ T8均为薄膜片式贴片电感器。
对比图4,本发明的过流分支分配器是将已有技术中的绕制在磁棒上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线圈电感线圈L1~ L6 ,替换为绕线型的贴片电感器,以及绕制在磁珠上且将线圈端脚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线圈电感T1~ T8均替换为薄膜片式贴片电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创琳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市创琳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8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频谱控制系统、频谱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