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辨率长焦距自动对焦、自动调光机载变焦距摄像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68598.5 | 申请日: | 2013-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肖维军;林春生;刘辉;黄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5/17 | 分类号: | G02B15/17;G02B7/09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修斯文;蔡学俊 |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辨率 焦距 自动 对焦 调光 机载 摄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辨率长焦距自动对焦、自动调光机载变焦距摄像镜头,适用于机载摄像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适用于常规监测的摄像镜头要求观察范围大、观测时间长、体积小、质量轻、清晰度高,对目标既能作大区域小倍率的全景观察,又能作小区域大倍率的放大观测。传统的机械补偿式变焦距镜头的光学结构形式由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和后固定组四个组元构成,但是普遍存在着图像质量不佳,外形体积较大、焦距短、靶面小、作用距离短,不适用机载环境等缺点,不适用于常规监测。另外,现有的机载变焦距镜头受限于使用环境,外形体积较大,图像质量不佳,且焦距短、靶面小,限制了观测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机载变焦距镜头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分辨率长焦距自动对焦、自动调光机载变焦距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连续电动变焦距、自动调焦、自动调光等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辨率长焦距自动对焦、自动调光机载变焦距摄像镜头,所述镜头的光学系统中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分别设有光焦度为正的前固定组A、光焦度为负的变倍组B、光焦度为负的补偿组C、光阑组件D以及光焦度为正的后固定组E,所述前固定组A依次设有负月牙透镜A-1、双凸透镜A-2、正月牙透镜A-3以及正月牙透镜A-4,所述变倍组B依次设有负月牙透镜B-1以及由双凹透镜B-2和双凸透镜B-3密接的第一胶合组,所述补偿组C设有由双凹透镜C-1和正月牙透镜C-2密接的第二胶合组,所述后固定组E前部依次设有双凸透镜E-1和双凸透镜E-2,中部依次设有由双凸透镜E-3和双凹透镜E-4密接的第三胶合组以及正月牙透镜E-5,后部依次设有负月牙透镜E-6和双凸透镜E-7。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固定组A和变倍组B之间的空气间隔是2.5~99.98mm,所述变倍组B和补偿组C之间的空气间隔是92.77~6.44mm,所述补偿组C和后固定组E之间的空气间隔是4.73~15.87m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固定组A中的负月牙透镜A-1和双凸透镜A-2之间的空气间隔是1.1mm,所述双凸透镜A-2和正月牙透镜A-3之间的空气间隔是1.5mm,所述正月牙透镜A-3和正月牙透镜A-4之间的空气间隔是0.2m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变倍组B中的负月牙透镜B-1和第一胶合组之间的空气间隔是18.2m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固定组E中的双凸透镜E-1和双凸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是0.1mm,所述双凸透镜E-2和第三胶合组之间的空气间隔是13.2mm,所述第三胶合组和正月牙透镜E-5之间的空气间隔是0.9mm,所述正月牙透镜E-5和负月牙透镜E-6之间的空气间隔是38.9mm,所述负月牙透镜E-6和双凸透镜E-7之间的空气间隔是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运用机械补偿法和最速变焦凸轮曲线设计技术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长焦距、自动对焦、自动调光的机载变焦距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长焦距、大靶面、大视场角、高分辨率、自动对焦、自动光圈等优点,能够为摄像机提供高分辨率光学图像,产生高解像力的PLA制式的视频信号,适用于机载摄像领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形接口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形接口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形接口俯视图。
图5为自动对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自动调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8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