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8497.8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少龙;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少龙;李明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精确 测量 金属 应力 应变 光纤 传感器 | ||
1.一种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变弹性梁(1),该应变弹性梁(1)为环形,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具有第一测量固定端(11)和第二测量固定端(12),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设置于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的一侧,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设置于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的另一侧,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具有光纤固定端,光纤(2)通过该光纤固定端与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固定连接,且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和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的连线与所述的光纤(2)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的热膨胀系数与外部被测金属结构体(4)的热膨胀系数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固定端包括第一光纤固定端(13)和第二光纤固定端(14),该第一光纤固定端(13)和该第二光纤固定端(14)位于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的两侧,且所述的第一光纤固定端(13)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固定端(14)的连线与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和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的光纤(2)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光纤固定端(13)连接,所述的光纤(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固定端(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变弹性梁(1)具有弹性,当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与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之间的距离减小,则所述的第一光纤固定端(13)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固定端(14)之间的距离增大;当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与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之间的距离增大,则所述的第一光纤固定端(13)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固定端(14)的距离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2)通过焊料与所述的光纤固定端连接,该焊料为玻璃焊料或金锡焊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和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的表面设置有凸台(3),所述的被测金属结构体(4)通过电容储能焊接法与所述的凸台(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2)的纤芯内设置有光栅或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2)的纤芯内设置有光栅,所述的光栅的栅区沿光纤轴线方向的长度范围为9~11mm,所述的光纤的表面具有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与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4~18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测量固定端(11)与所述的第二测量固定端(12)之间的距离为16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纤固定端(13)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固定端(1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2~26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纤固定端(13)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固定端(1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4mm。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3)的直径范围为0.6~0.8mm。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精确测量金属应力应变的光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3)的高度范围为0.6~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少龙;李明,未经钟少龙;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84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