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托臂集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7575.2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莹卷;李图学;荣崎;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1/00 | 分类号: | B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托臂集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托臂集卷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材生产中,直条的线材经由吐丝机形成线圈,在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至集卷温度后,在集卷站进行线圈的收集。在进行线圈收集时,线圈通过风冷线末端的跌落辊道依次跌进集卷筒,套在集卷筒中间的鼻锥上,通过集卷筒底部的临时托卷臂托住跌落的线圈,待鼻锥下方的双芯棒或卷芯架完成旋转或平移动作,空的集卷芯棒或卷芯架到达集卷位置后,临时托卷臂打开,通过升降托卷板将线卷缓慢降落并放置在芯棒或卷芯架上,完成线卷的收集。
常规的集卷筒从线圈的跌落高度至临时托卷臂的支撑高度之间落差较大,线圈跌落的距离过长,经常会造成线卷的散卷或乱卷,影响后续的运输及打捆;与此同时,由于落差较大,线圈在跌落过程中与集卷筒或鼻锥的剧烈碰撞还会损伤线材表面;此外,在生产大规格线材时,往往需要伴随吐丝机的摆动功能,通过吐丝机形成大小圈进而降低集卷高度,但由于线圈的跌落距离过大,形成散卷或乱卷,反而会增加集卷高度,甚至导致集卷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线圈跌落高度,从而避免线圈表面损伤并提高线卷规整度的双托臂集卷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集卷筒与设置在集卷筒中心处的鼻锥,沿所述集卷筒轴线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托举线圈的临时托卷臂,所述临时托卷臂设置在集卷筒外壁上并绕圆周方向一圈。
进一步,所述临时托卷臂包括多组铰接在集卷筒上的托臂、将各托臂依次联接起来的连杆及带动托臂绕铰接点旋转的驱动装置,其中一组托臂上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连接块。
进一步,所述临时托卷臂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及分别设置在限位块两侧的缓冲限位装置,所述限位块设置在装有连接块的托臂上,所述缓冲限位装置固定在集卷筒上。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或气缸。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与连接块通过拉杆联接。
进一步,所述集卷筒上设有多个同托臂相对应的进出孔。
进一步,所述鼻锥上设有供各托臂插入的支撑槽。
进一步,所述各托臂间隔均匀的布置在集卷筒外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新式的双托臂集卷结构,可降低线圈跌落高度,从而避免线材收集过程中散卷及乱卷现象的发生,显著提高了线卷的规整度,降低了线圈的表面损伤,并能有效降低大规格线材的集卷高度,防止集卷事故发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维修,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闭合状态);
图3为图1的A-A面剖视图(打开状态);
图4为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装连接块与限位块的托臂结构示意图;
其中:1-集卷筒、2-鼻锥、3-临时托卷臂、4-托臂、5-连杆、6-驱动装置、7-连接块、8-限位块、9-缓冲限位装置、10-拉杆、11-支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双托臂集卷装置包括集卷筒1与设置在集卷筒1中心处的鼻锥2,沿集卷筒1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了两组用于托举线圈的临时托卷臂3,一组位于约集卷筒1的一半高度位置处,另一组位于靠近集卷筒1底部略高于双芯棒位置处,所述临时托卷臂3设置在集卷筒1外壁上并绕圆周方向一圈;本实施例采用了两组临时托卷臂3,在进行线圈收集时,将上下两组临时托卷臂3均关闭,此时跌进集卷筒1的线圈落在上层临时托卷臂3上,待上层临时托卷臂3上的线圈集卷至一定高度后,打开上层临时托卷臂3,使上层的线圈落入下层临时托卷臂3,此时继续落入的线圈已具有一定的线圈集卷高度基础,消除了落差较大的不利因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托卷臂3包括多组铰接在集卷筒1上的托臂4、将各托臂4依次联接起来的连杆5及带动托臂4绕铰接点旋转的驱动装置6,其中一组托臂4上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6的连接块7;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带动一组托臂4绕铰接点旋转,转动中的托臂4通过联接在该托臂4上的连杆5带动其余的托臂4旋转,该结构操作简单,便于控制及维修,各托臂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保证线圈的规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7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的微机电系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汽车车轴轧机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