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披面料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66386.3 | 申请日: | 2013-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3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依利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31/02 | 分类号: | A41D31/02;A41D3/04;B32B27/08;B32B7/12;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雨披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披面料。
背景技术
雨披可谓自古就有,不过古代的雨披是草垫制作而成,把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织成厚厚的衣物穿在身上遮雨,也叫蓑衣,后来发展到使用油布材料做成的雨披或者雨伞。
现代的雨披材料多种多样,有油布、胶布、塑料薄膜等等,考虑到骑车时人们产生的热量大,而一般雨披的透气性较差,所以防水透气材料的雨披也被人们制造出来并得到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披面料,具有防水、透气、质轻、柔韧的效果,外观新颖,适合制作成雨披或者雨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披面料,包括:中心防水透气层、粘结层和表面耐磨层,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和上下两个表面耐磨层之间是两个粘结层,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为PTFE薄膜或者TPU薄膜,所述的粘结层为柔韧型防水胶,所述的表面耐磨层为尼龙无纺布,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的厚度为0.025mm~0.035mm,所述的表面耐磨层的厚度为0.2mm~0.3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为PTFE薄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PTFE薄膜厚度为0.03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尼龙无纺布的厚度为0.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雨披面料,双面采用尼龙无纺布材料,质地厚实、防潮、阻燃、透气、柔韧、质轻而又无刺激气味,适合作为雨衣和雨披的面料,而且中间采用的是PTFE薄膜,防水、防风的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外观新颖、高档,穿戴舒适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雨披面料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表面耐磨层,2、粘结层,3、中心防水透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雨披面料,包括:中心防水透气层3、粘结层2和表面耐磨层1,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3和上下两个表面耐磨层1之间是两个粘结层,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3为PTFE薄膜或者TPU薄膜,所述的粘结层2为柔韧型防水胶,所述的表面耐磨层1为尼龙无纺布,所述的中心防水透气层3的厚度为0.025mm~0.035mm,所述的表面耐磨层1的厚度为0.2mm~0.3mm。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心防水透气层3为PTFE薄膜。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PTFE薄膜厚度为0.03mm。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尼龙无纺布的厚度为0.2mm。
实施例一:
取厚度0.03mm、宽为1.5米的PTFE薄膜,上铺胶机后两面均匀涂布柔韧型防水胶,然后双面复合厚度0.2mm、宽1.5米的尼龙无纺布,热轧、烘干成型。
本发明雨披面料中发挥防水透气作用的PTFE薄膜,PTFE薄膜是利用聚四氟乙烯塑料树脂的成孔特性,采用双向拉伸方法制成的微孔薄膜。该膜表面每平方厘米能达到十多亿个微孔,每个微孔直径比水分子直径小几百倍,比水蒸气分子大上万倍,促就了其防水透湿功能;同时因为该孔极度细小和纵向不规格的弯曲排列,使风不能透过,从而具有防风性和保暖性。
本发明雨披面料的内外皆是尼龙无纺布,故可以选择的颜色和触感比较宽广,而且尼龙无纺布防潮、透气、柔韧、质轻的优点注定了本发明雨披面料的特性,良好的防水、透气、保暖性以及穿着的舒适性和档次感定会促进本发明的雨披面料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依利电子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依利电子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列安通胶囊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熔铝炉余热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