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身保健内衣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5733.0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2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铁牛衬衫厂 |
主分类号: | A41B17/00 | 分类号: | A41B17/00;D03D15/00;D03D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健 内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身保健内衣。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物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内衣的选择不仅注重柔软舒适,更注重健康、保健功能。传统的保暖内衣面料一般多为羊毛、木棉纤维等,并且通常采用加厚设计,虽然保暖性好,但存在衣物过于厚重、舒适性和透气性差等问题。现有的保暖内衣面料耐久性差,多次水洗后保暖效果大大减弱。近年来,肥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给人的身体带来了危害,如增加心脑和血管的负担,影响呼吸运动,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现有的塑身内衣面料往往会因摩擦而产生磨损,如拉丝、起球或钩损,而且不同时具备保健功能。因此,开发一种同时具备塑身保健的内衣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身保健内衣,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塑身保健内衣,其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经纱和纬纱均采用高弹纤维,所述经纱和纬纱上还混合编制有中空纤维和复合海藻碳纤维,所述中空纤维和复合海藻碳纤维以1:1-3混合编制,所述经纱和纬纱的内侧缝制有耐摩擦层;所述复合海藻碳纤维中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海藻碳纤维60-75份、氧化铝15-20份、氧化锆5-15份、电气石5-10份和玻璃微珠2-5份。
优选地是,所述中空纤维选自PE纤维或PP纤维。
优选地是,所述复合海藻碳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将上述组分混合后进入螺旋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然后经纺丝、卷绕、拉伸后制成复合海藻碳纤维。
优选地是,所述高弹纤维采用棉纱做面纱,涤纶做底纱并加入弹力丝编织而成。
优选地是,所述棉纱为大于60S/1的高纱支棉纱,所述涤纶为单丝涤纶,所述弹力丝为弹性氨纶丝。
优选地是,所述耐摩擦层采用涤棉与金属丝混纺而成。
本发明塑身保健内衣的面料经纱和纬纱均采用高弹纤维,使其具有极佳的弹性,能够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可以大大增强人体运动时的伸展幅度;经纱和纬纱上还编制有中空纤维和复合海藻碳纤维,中空纤维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利于皮肤上汗液的排放,透气性好,肥胖者穿上这种内衣以后,就会不断地排汗,达到减肥目的;复合海藻碳纤维具有吸收远红外的功能,远红外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暖功能,还可以使细胞活化,使老死细胞排泄或赋予再生能力,可增强细胞能量,增强细胞的功能和活力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塑身保健内衣:
所用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经纱和纬纱均采用高弹纤维,所述经纱和纬纱上还混合编制有中空纤维和复合海藻碳纤维,所述中空纤维和复合海藻碳纤维以1:2混合编制,所述经纱和纬纱的内侧缝制有耐摩擦层。所述中空纤维选自PE纤维,所述高弹纤维采用棉纱做面纱,涤纶做底纱并加入弹力丝编织而成,棉纱为80S/1的高纱支棉纱,涤纶为单丝涤纶,弹力丝为弹性氨纶丝,耐摩擦层采用涤棉与金属丝按2:1混纺而成。
采用的复合海藻碳纤维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各原料准备:海藻碳纤维60份、氧化铝15份、氧化锆15份、电气石5份、玻璃微珠5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后进入螺旋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然后经纺丝、卷绕、拉伸后制成复合海藻碳纤维。
经纱和纬纱采用高弹纤维,使得该面料具有极佳的弹性,能够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可以大大增强人体运动时的伸展幅度;经纱和纬纱上还编制有中空纤维和复合海藻碳纤维,中空纤维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利于皮肤上汗液的排放,透气性好,肥胖者穿上这种内衣以后,就会不断地排汗,达到减肥目的;复合海藻碳纤维具有吸收远红外的功能,远红外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暖功能,还可以使细胞活化,使老死细胞排泄或赋予再生能力,可增强细胞能量,增强细胞的功能和活力等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铁牛衬衫厂,未经昆山铁牛衬衫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5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