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5688.9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方辉;顾吟;王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23/06 | 分类号: | E01C2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水泥 稳定 碎石 基层 损坏 快速 修复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养护和加固改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面积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道路大多数采用沥青路面,因施工技术、经济原因,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沥青路面主要结构形式。然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易产生干缩裂缝及温度裂缝,由于裂缝的存在,给水侵入路基提供了通道,严重的水损坏对路面的外观和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也大大降低,同时,随着近年来重载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为确保道路设施舒适度、完好度,需对破损路面结构进行修复,从而恢复其原有使用功能。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维修普遍采用经验型作业方式,需要较长的封闭养生时间,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但是,往往因受城市交通限制等问题,实际作业过程中达不到规范养护期,导致车辆轴载超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早期强度,路面结构发生开裂损坏。目前,对于城市道路的快速修复工作尚缺乏专门的技术规范及标准,是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城市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修复工艺缺陷,因受城市交通限制,养护时间短,造成修复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从而提供一种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工艺。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工艺是:在常温下利用铣刨机铣刨沥青面层和松散基层,减少对路床的扰动,通过承载板试验,测得基底当量回弹模量,应不小于80Mpa,分两层采用摊铺机摊铺30cm~4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每层厚度为15cm~20cm,摊铺完成后立即铺设稀浆封层,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设置限载设施,养护6h且沥青混合料冷却至50℃以下,允许通行轴载4t以下车辆,7d以后正常开放交通,完成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夜间施工白天开放交通,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控制车辆轴载,避免车辆轴载超过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强度出现破坏;
2)现场施工工艺简便易行,作业周期短(晚上施工,白天开放交通);
3)机械施工,提高了路面抗反射裂缝和路面变形的能力;
4)与沥青面层粘结良好,保证了结构的连续性,路面结构受力更均匀,耐久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工艺是:在常温下利用铣刨机铣刨沥青面层和松散基层,减少对路床的扰动,通过承载板试验,测得基底当量回弹模量,应不小于80Mpa,分两层采用摊铺机摊铺30cm~4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每层厚度为15cm~20cm,摊铺完成后立即铺设稀浆封层,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设置限载设施,养护6h且沥青混合料冷却至50℃以下,允许通行轴载4t以下车辆,7d以后正常开放交通,完成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夜间施工白天开放交通,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实施例
某城市主干道道路基层厚度为40cm,路面龟裂破损严重,整个路段弯沉值>0.46mm。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修复时,常温下利用铣刨机铣刨沥青面层和松散基层,整平路床,通过承载板试验,测得基底当量回弹模量为87Mpa。分两层采用摊铺机摊铺30cm~40cm水泥稳定碎石,每层厚度均为15cm~20cm。水泥稳定碎石最佳含水量4.7%,掺加早强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摊铺完成后立即铺设稀浆封层,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设置限载设施,养护6h且沥青混合料冷却至50℃,运行通行车辆轴载4t以下车辆,7d以后正常开放交通,完成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损坏的限载快速修复。对施工完成的路面进行弯沉检测,弯沉值<0.34mm,满足规范要求,且使用1年后现状路面完好无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浙江大学,未经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5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