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65351.8 | 申请日: | 2013-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汉光;刘逸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异构网络中邻区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高速宽带业务的需求推动了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移动通信网络正在从宏蜂窝网络向微小型蜂窝网络,以及向宏蜂窝网络与微小型蜂窝网络混合组建网络的方向发展。
由于微小型蜂窝网络信号覆盖半径小,在单位面积的区域内需要多个微小型蜂窝网络组网进行信号覆盖,也就是说,在单位面积的区域内,与宏基站相邻的微小型基站的数量比较多,当终端在宏基站与微小型基站、微小型基站与微小型基站之间进行切换时,容易出现切换频繁、且切换成功率较低,这样不仅导致系统信令开销大,还会造成终端业务执行的不连续性。
由此可见,需要提供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解决在异构网络中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出现的切换成功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用于解决在异构网络中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出现的切换成功率低的问题。
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应用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RRU位置组组合成为一个逻辑小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
在确定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后,由配置给该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为所述终端服务;
并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中的射频拉远单元RRU位置组的标识以及对应的RRU位置组的信号质量测量值;
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值,确定所述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RRU位置组的标识;
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切换至确定的所述第一RRU位置组的标识对应的第一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由配置给该第一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为所述终端服务。
一种邻区切换设备,包括:
配置服务模块,用于在确定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后,由配置给该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为所述终端服务;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中的射频拉远单元RRU位置组的标识以及对应的RRU位置组的信号质量测量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值,确定所述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RRU位置组的标识;
频点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切换至确定的所述第一RRU位置组的标识对应的第一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由配置给该第一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为所述终端服务。
一种邻区切换系统,包含上述的邻区切换设备。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后,由配置给该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为所述终端服务,并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中的射频拉远单元RRU位置组的标识以及对应的RRU位置组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值,确定所述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RRU位置组的标识,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切换至确定的所述第一RRU位置组的标识对应的第一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由配置给该第一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为所述终端服务,这样在当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之后,首先由该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为终端服务,保证了终端通信的流畅性,同时,根据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内RRU位置组的信号质量测量值,为终端分配一个私有RRU位置组,利用该RRU位置组的专用频点为其服务,提高了终端的通信质量,同时利用目标小区的公共频点作为切换桥梁,避免了终端在直接切换至某一RRU位置组时出现切换失败的问题,提高了终端在异构网络系统中的切换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邻区切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邻区切换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邻区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5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盘旋转及外移侧面停车设备
- 下一篇: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