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油压减震装置的电梯轿厢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4348.4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平利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7/04;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2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油压 减震 装置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油压减震装置的电梯轿厢,属于电梯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在众多的楼宇设备中,电梯是人们进入楼宇首先使用到的人机交互机电设备。人们在追求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也更注重舒适安全的乘坐环境。因此,乘坐环境的舒适感能给乘客最直接的感受,是提高楼宇设备形象的最重要一个因素。
在电梯的轿厢系统中包括有轿架、减震装置等,起到对轿厢减震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减震装置大多是由金属、橡胶等材料制成,而这些材料长期运行会寿命会降低,同时,由于电梯是在井道内运行,井道内的空气较为潮湿,会影响到这些部件的可靠性,长期运行后,减震装置会产生腐蚀,导致减震性能下降,甚至会有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不易损坏的电梯减震装置,主要是通过油压方式来实现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指:
一种带有油压减震装置的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和安装于厢体两侧的减震结构,所述的减震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腔室、中间的内腔室以及第二外腔室,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分别嵌套入第一外腔室和第二外腔室,并且都嵌套入内腔室,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与第一外腔室、中间的内腔室以及第二外腔室的套接部位都安装有轴密封装置;在第一外腔室与内腔室的相隔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压缩阀和第二单向压缩阀,第一单向压缩阀和第二单向压缩阀的开启方向相反,在第二外腔室与内腔室的相隔面上安装有第三单向压缩阀和第四单向压缩阀,第三单向压缩阀和第四单向压缩阀的开启方向相反,在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导靴,第一外腔室、中间的内腔室以及第二外腔室都填充有液压油。
该结构采用油压减震,效果更好。而传统的减震导靴,容易受到电梯井道内潮湿空气的腐蚀,而导致寿命下降,易损坏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第一外腔室和第二外腔室的容积是内腔室容积的20%~30%。内腔室的容积较大,这样可以保证在震动时轿厢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导靴的结构是圆环形。这样可以将导靴套于导轨上,而免去了传统的轮式导靴,从而简化了结构,而导靴的减震作用完全可以由本发明提供的减震结构来替代。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轿厢,采用了油压式的减震结构,克服了传统的减震导靴容易受到腐蚀而损坏、减震效果不好的问题,油压式的结构,减震效果更加理想,使电梯水平方向的晃动得到很大的削弱。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轿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是第一单向压缩阀,2是第二单向压缩阀,3是第三单向压缩阀,4是第四单向压缩阀,5是厢体,6是导靴,7是第一压杆,9是第一外腔室,10是内腔室,11是第二外腔室,12是第二压杆,13是轴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油压减震装置的电梯轿厢,包括厢体1和安装于厢体1两侧的减震结构,所述的减震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腔室9、中间的内腔室10以及第二外腔室11,第一压杆7和第二压杆12分别嵌套入第一外腔室9和第二外腔室11,并且都嵌套入内腔室10,第一压杆7和第二压杆12与第一外腔室9、中间的内腔室10以及第二外腔室11的套接部位都安装有轴密封装置13;在第一外腔室9与内腔室10的相隔面上安装有第一单向压缩阀1和第二单向压缩阀2,第一单向压缩阀1和第二单向压缩阀2的开启方向相反,在第二外腔室11与内腔室10的相隔面上安装有第三单向压缩阀3和第四单向压缩阀4,第三单向压缩阀3和第四单向压缩阀4的开启方向相反,在第一压杆7和第二压杆12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导靴6,第一外腔室9、中间的内腔室10以及第二外腔室11都填充有液压油。第一外腔室9和第二外腔室11的容积是内腔室10容积的30%。导靴6的结构是圆环形。
下面结合具体的减震步骤对该轿厢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4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