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防近视提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1902.3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施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竟成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近视 提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防近视提醒器。
背景技术
我国近视发病率居世界前两位,人数居世界之首,其中近视是由于环境因素不良造成的,而环境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和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来加强对近视的预防,面对升学压力,我国青少年不得不长时间伏案作业,而且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电脑也是青少年汲取知识和休闲娱乐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青少年在面对书本、作业本、电脑屏幕、平板屏幕时,往往由于太过专心而无法持久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造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极易造成视疲劳,引发近视眼病。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往往较差,在不合理用眼状态时,一般都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提醒,但家长和老师不可能一直陪在身边,因此如果有一个能够自动提醒我们用眼距离过近,发出近视警报的装置,可以促使我们养成端正坐姿的习惯,严格保持良好的用眼距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老式防近视产品存在防近视支架的方便性比较差、带耳朵内的感应器有碍听觉等诸多问题,防近视笔存在握笔姿势的不同而影响使用效果,佩戴在颈部的防近视器需要保持苛刻的姿势条件,而现有的防近视笔只能适应在操作人员在写作的环境下,实用性能单一,使用效果差,不利于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防近视产品存在实用性能单一,使用效果差,不利于长期使用,从而提供红外防近视提醒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红外防近视提醒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前部内置有至少一个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本体的后部设有与红外测距传感器相连的报警装置,所述本体的中部设有便于调节本体角度和提醒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下端设有便于本体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本体上设有给红外测距传感器供电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感应部均匀分布在球心角为0~135°的球面上,能适应多角度的测试,适应于多个使用者的环境下,对各个使用者同时进行检测提醒,当有使用者的距离小于正常的使用距离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从而提醒使用者,提高了其实用性能,当红外测距传感器感应到使用者在球心角大于135度的球面上时,由于倾斜不利于使用者观看,易对使用者的眼睛产生影响,报警装置报警,提高了安全性能。
优选的,还包括数字电子计时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数字电子计时器相连,所述数字电子计时器上连接有向数字电子计时器供电的电源插孔,所述数字电子计时器与报警装置相连,也可以通过连接部对数字电子计时器进行供电,电源插孔单独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保证了正常使用,当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始工作时,数字电子计时器对其进行计时,当使用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报警装置进行休息提醒,通过数字电子计时器可以方便的对一天或一周的使用时间进行观察显示,从而有效的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时间,使用效果好,实用性能好。
优选的,还包括亮度传感器,所述亮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相连,通过亮度传感器检测使用环境的光亮度并通过报警装置对使用者进行及时提醒,有效的避免了光亮度太暗或太亮对眼睛的伤害,实用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组件和灯光报警组件及用于控制声音报警组件报警和灯光报警组件报警的控制芯片,所述声音报警组件固定在本体的后部端面上,所述灯光报警组件固定在本体的后部侧壁上,当红外测距传感器接收到人们与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人们的安全距离时,控制芯片控制声音报警组件发出声音报警及灯光报警组件产生灯光,从而提醒人们避免因距离过近而对人们的眼睛产生影响,能适应在吵闹的环境下,实用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声音报警组件为蜂鸣器,所述灯光报警组件为发光二极管,通过蜂鸣器发出蜂鸣声来提醒人们,使用成本低,发光二极管产生光源来提醒人们,可靠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为万向头,所述万向头的活动部通过螺纹固定在本体上,所述万向头的固定部通过螺纹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为固定夹子,万向头可按球心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调节效果好,连接可靠,通过螺纹固定,便于调节装置安装拆卸,便于携带,实用性能好,通过固定夹子将本体固定在电脑、椅背、床沿等青少年长处的作业及娱乐位置,连接可靠,适用性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竟成,未经施竟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式布料印染设备
- 下一篇:锅式高低压火炬气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