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机织布亚光处理及低温低碱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1798.8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高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M13/46;D06L1/14;D06L3/02;D06L3/11;D06P1/38;D06P1/673;D06P1/62;D06P3/6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织 亚光 处理 低温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棉机织布亚光处理及低温低碱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棉布采用烧毛后烧碱高温退浆煮炼、氧漂、碱丝光处理后染色,丝光过程中棉纤维剧烈溶胀,纤维横截面由不规则趋于规则,织物毛效、白度、光泽及染色性能大幅度提高。经此工艺处理后棉织物光泽、染色性能良好,但织物手感欠佳,需后续各种柔软整理改善提高。此工艺用碱量大,生产环境差,且生产中的废碱处理成本高,所排放污水CODcr和pH值高,对环境的污染大,是印染厂污水处理的主要难题。鉴于传统工艺的这些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棉机织布亚光处理及低温低碱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棉机织布亚光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经前处理的棉织物半制品投入在亚光工作液中进行处理:室温升温,加入阳离子助剂后2-5℃/min升温至55-60℃,再加纤维素酶保温处理25-35min→常温水洗,其中,亚光工作液包括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纤维素酶可采用纤维素酶DM-8628(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或纤维素酶DM-8(福建省晋江新德美化工有限公司)、或纤维素酶YX-666(银响精细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或纤维素酶(佛山煜旻纺织化工有限公司),或酵素BS-X01(东莞市蓝天创达化工有限公司)。其中优选采用纤维素酶DM-8628。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阳离子改性剂为季胺盐聚合物。具体可采用厦门安可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阳离子改性剂AKD-GX(季胺盐聚合物)、或广州金瑞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阳离子改性剂GX-H23(季胺盐聚合物)、或福建贝斯特纺织皮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阳离子改性剂BST-N788A(季胺盐聚合物)、或广东亨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阳离子改性剂HH-168A(季胺盐聚合物)。优选采用阳离子改性剂AKD-GX。
棉机织布低温低碱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生物酶退浆;
(2)气流机低温低温低碱煮漂;
(3)亚光处理,如前所述;
(4)染色;
(5)上柔→机械柔软整理→小拉幅机预缩→成品,本步骤的处理为现有技术。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的退浆工艺流程为:下布退浆55-65℃×40-50min→清洗55-65℃×5-15min→二次水洗55-65℃×5-15min
其中,退浆工作液处方(g/l)
淀粉退浆酶 4-6g/L
渗透剂 2-4g/L
退浆工艺条件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淀粉退浆酶采用高温退浆剂BS-GT1(东莞市蓝天创达化工有限公司)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渗透剂采用渗透剂206(深圳圣威化工有限公司)或耐强碱渗透剂YX-307(银响精细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其中优选渗透剂206.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气流机低温低温低碱煮漂:
浴比:1:4-6;60-70℃×50-60min→清洗55-65℃×5-15min→二次水洗55-65℃×5-15min;
配方:
其中,精炼酶优选厦门和富和兴商贸有限公司的精炼酶W,或丹麦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精炼酶301。
双氧水活化剂DM-1430为广东德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低温炼漂促进剂DM-1370为为广东德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双氧水稳定剂HS-332为上海弘信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步骤(4)的染色在染色机中进行,
气流机工艺(g/l)
活性染料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选择NC黄或红或蓝(亨斯迈)。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浴中宝采用福建省晋江新德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浴中宝DXB-626。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渗透剂采用渗透剂206(深圳圣威化工有限公司)或耐强碱渗透剂YX-307(银响精细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液加速度伺服系统的波形再现控制方法
- 下一篇:带有电风扇的蜂箱隔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