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及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0029.6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臧连生;阮长春;邵喜文;孙光芝;张俊杰;李天昊;刘志;王秀梅;杜文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99/00 | 分类号: | A01M9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水田 释放 寄生蜂 防治 害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同时提供了相应的释放装置,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占总耕地面积的26%,约占总粮食产量的43%。为害水稻常见害虫有30多种。我国农作物的重大害虫中,水稻害虫超过半数。其中,有些害虫种类常年发生,如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有些种类局部地区发生,如稻苞虫、稻负泥虫;有些种类为间歇性大发生,如黏虫;有的为新近传入的害虫,如稻水象甲。在这些害虫中,多数种类为鳞翅目害虫,它们通过蛀茎和咬食叶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二化螟以幼虫蛀茎为害,可造成枯鞘、枯心和白穗,使稻株有效分蘖减少,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在东北地区未防治田块因螟虫为害可减产约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左右。
针对水稻上重大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化学农药仍然是目前防治的主要手段,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致使70%-80%的农药漂移或流失到非靶标生物、土壤和水域中,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农药的滥用不仅大量杀伤天敌,也造成二化螟等虫害产生高抗药性,不得不加大农药使用剂量,陷入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种稻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消费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对有机稻米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对这些害虫实施绿色防控,特别是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是必然趋势。
赤眼蜂是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中最重要的一类卵寄生蜂,目前是世界上利用最广泛和应用面积最大的天敌昆虫,许多种类已被成功大量繁殖释放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在水稻害虫治理中,就有螟黄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成功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报道。在赤眼蜂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大卵(柞蚕卵)、小卵(米蛾卵、麦蛾卵)以及人工假卵做为中间寄主来进行繁殖,与其相配套的放蜂器及放蜂方法也有许多报道。如适合柞蚕卵繁育赤眼蜂的释放方法“利用盒式放蜂器一次放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申请号200610017085.X),以及相关释放装置“赤眼蜂袋式放蜂器”(专利号CN2358678Y)和“赤眼蜂盒式放蜂器” (专利号CN2930274Y),适合小卵繁蜂的赤眼蜂释放器“小卵繁蜂释放器” (专利号CN202374894U)和“小卵蜂释放装置”(专利号CN202514445U)。这些放蜂器的设计及使用基本局限于大田作物或林业上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并未考虑水稻植株及水田操作的特殊环境,在水田应用这些放蜂器释放赤眼蜂时,需要下田人工悬挂,操作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适合大卵(柞蚕卵、蓖麻蚕卵)、小卵(米蛾卵、麦蛾卵或小菜蛾卵)或人工假卵为寄主繁育赤眼蜂在水田害虫防治的特殊环境的田间释放。
本发明还提供了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的放蜂装置,结构合理、保护作用全面、操作简便的寄生蜂释放装置,适合大卵(柞蚕卵、蓖麻蚕卵)、小卵(米蛾卵、麦蛾卵和小菜蛾卵)以及人工假卵为寄主繁育赤眼蜂的田间释放。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在释放装置的承重空间注入配重物,在寄主卵空间放入繁育寄生蜂的卵;再将盖子扣在杯体上构成一体;
把含有寄生蜂的释放装置均匀抛投到水田中,使其自动漂浮于水面,寄生蜂的卵羽化后主动从出蜂孔爬出并搜寻害虫寄主卵;
上述的放蜂装置由杯体和杯盖组成,其中:杯体的内部设有一漏斗状隔板,将杯体分隔为下部的承重空间和上部的寄主卵空间;杯体的杯口边缘均匀分布3-5个出蜂孔;杯体的中部套有一个外缘环;所述的杯盖的外缘呈弧形外展,与杯体扣合后构成一体结构,同时保持出蜂孔不被密闭。
所述释放装置的杯体、杯盖、隔板、外缘环均为玉米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制成。
本发明使用时,面积为1亩(667平方米)的水田抛投3~5个含有稻螟赤眼蜂的释放装置。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田间放蜂时,操作人不用下水田,在稻田池埂上即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释放装置抛向水田内,在重力作用下,释放装置底部先落入水中,在杯体外缘环浮力的作用下,释放装置不会沉入水底,装有赤眼蜂的上部空间会漂浮于水面,即时有少量水从出蜂孔进入,也会通过漏斗状隔板流入盛有沙子的下部空间;避免捕食性天敌对寄主卵的取食,防止雨淋,不积水,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释放装置制作材质均为玉米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条件下6个月左右即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振动辅助气钻
- 下一篇:卷尺式自行车后轮挡泥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