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59194.X | 申请日: | 2013-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薛锋;张长青;张学利;肖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 地址: | 2014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肱骨 骨折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器。
背景技术
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其近端是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肩关节。
肱骨的近端部分发生移位骨折时,通常情况下采用钢板来固定肱骨近端的骨折部分使其恢复解剖结构,由于外钢板往往是偏心固定,相比起中央固定,这就存在力学上固定不确切的因素,并且在骨折碎裂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固定显得不够确切。而对于部分因骨折严重粉碎需要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病人,病人对保留自身骨质的内固定手术更加容易接受,更符合生理学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更加完善的特殊内固定器,用于部分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器,包括杆体以及设于所述杆体端部的掌体,所述杆体与所述掌体呈30°-45°角,所述掌体的前部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叉,每个分叉的前端均相对于所述掌体的表面垂直或斜向上设有用于穿刺入残留肱骨头骨折面上的固定刺。
所述杆体的四周设有轴向延伸的楞条。
所述掌体设有多个螺钉孔。
所述掌体的侧面设有用于挂设缝合线的通孔。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杆体通过四周的楞条可稳固的埋设于肱骨的骨髓腔内,并且通过掌体上的固定刺及尾端锁定螺钉与碎肱骨头固定,与传统的外钢板固定方式相比,更加的牢固可靠,保留骨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掌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肱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器,包括杆体110以及掌体120。
杆体110用于插入肱骨2的骨髓腔内。
杆体110的四周设有轴向延伸的楞条111,楞条111恰好可与骨髓腔的内壁相顶触,使杆体110可以稳固的埋设于肱骨2的骨髓腔内,杆体110不会在骨髓腔随意转动。
掌体120整体概呈扇形,其设于杆体110的端部,该掌体120的前部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叉121,每个分叉121的前端均相对于掌体120的表面垂直或斜向上设有用于穿刺于肱骨2的碎肱骨头21上的固定刺122,通过固定刺122将肱骨2的碎肱骨头21固定在掌体120上,相比传统的外钢板固定方式,更加牢固。
另外,间隔分布的分叉121之间具有可填充碎骨、并且供骨头生长的间隙,该间隙由人体骨头生长、填充满后,可包覆在掌体120外,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的牢固,并且提供了足够的骨头自生长空间,骨愈合更快。
其中,掌体120与杆体110的夹角可在30°-45°之内选择,适应面广。
可以理解的是,掌体120设有多个贯穿其正反面的螺钉孔123,螺钉孔设有螺纹,可与锁定螺钉尾端进行成角锁定,锁定螺钉穿过该螺钉孔123与碎肱骨头21固定,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可以理解的是,掌体120的侧面设有用于挂设缝合线的通孔124,以便缝合骨质。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未经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9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安装及勘察船
- 下一篇:一种妇科术前清肠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