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59117.4 | 申请日: | 2013-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3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钱明峰;黄天星;顾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动力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的输出杆,马达具有输出轴,输出杆用于连接工作头并带动工作头运动。
为使输出杆获得需要的运动模式,传动机构的体积通常较为庞大,为此,现有技术的动力工具的输出杆与马达输出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这使动力工具看起来体积庞大,而且不便于操作者握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布局合理,便于握持的动力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马达、由所述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的输出杆,所述马达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杆用于连接工作头并带动所述工作头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杆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运动变换机构,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可操作的驱动所述输出杆处于输出往复运动的第一运动模式和输出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模式。
优选的,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模式切换机构,所述模式切换机构包括相互配接的切换件和限制机构,所述切换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所述输出杆处于第一运动模式,所述切换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脱开连接而与所述壳体相连使所述限制机构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在第二位置,所述输出杆处于第二运动模式,所述切换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限制机构与所述输出杆周向固定。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驱动体和设于所述驱动体和所述输出杆之间的转换机构,所述切换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驱动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体与所述输出杆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切换件与所述输出杆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输出杆上的限制件、设置在所述限制件与所述输出杆之间的止转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制件与所述输出杆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在所述输出杆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切换件之间设有配接机构,所述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配接机构使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切换件相连,所述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件与所述定位件脱开。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输出杆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动力工具输出杆与马达输出轴同轴设置,使动力工具结构布局合理,进而使动力工具壳体修长,便于握持,方便操作者使用。
更优的是,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为可输出旋转和往复不同模式的多用途工具,该多用途工具结构布局合理,壳体修长,便于握持,方便操作者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机芯部分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机芯部分的另一爆炸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机芯部分的剖视图及操作件的仰视图,其中输出杆输出高速往复运动;
图6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机芯部分的剖视图及操作件的仰视图,其中输出杆输出低速旋转运动;
图7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机芯部分的剖视图及操作件的仰视图,其中输出杆输出高速旋转运动;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机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
100动力工具8切换件12 限制机构
2壳体9驱动体14 凸轮槽
6输出杆10 驱动机构16 推动件
17 沉孔44 卡槽70 凸柱
18 第一驱动件46 磁铁72 环形件
20 第二驱动件48 收容孔74 第一行星轮系
22 固定件50 模式控制机构76 第二行星轮系
26 限制件52 操作件78 内齿圈
28 连接件53 转换槽道80 变速控制机构
30 第一纵长槽54 第一连杆81 变速槽道
32 第二纵长槽56 第一槽道82 第二槽道
34 第一花键58 第一柱形销84 第二柱形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9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AOI工作台的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动车座椅靠背头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