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能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9062.7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红波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能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机,特别是一种利用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进行驱动的磁能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能源大都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并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但它却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们生存的需求,大量的开采使有限的能源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达到枯竭的地步。然而,我们使用的传统能源如煤、气、油、风力、水力、太阳能、核能等发电都各有缺陷,火力发电严重的污染环境,燃油发电噪音大,汽车燃油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力、风力发电受季节及地域的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造价高,同时占地面积很大,核能发电存在放射物泄漏的风险,上述能源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安排大量的运输设备和人员,因此它的成本较高。
当前,各种节能产品的研究和利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降低能源的消耗速度,却不能从本质上使能源危机得以缓解。因此,未来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阴影严重的笼罩着世人,开发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
众所周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人们就生活在地球的南北极所形成的巨大磁场中,如何利用这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地球磁能发电是人们长期以来利用新能源的一种理念,设计制造出高效能的磁能发电机是人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多年来,人们设计出了许多磁能发电机,包括磁动部分和发电部分,磁动部分由装有永磁体的转子和定子构成,任务是借助磁斥力驱动转子提取永磁体的磁能并将这些磁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部分由定子电枢和装有永磁体的转子构成,任务是将磁动部分发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向外界输出。但是,这类产品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未能解决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磁场之间相互干涉的技术问题,在发电机运转过程中,线圈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始终阻碍着作为永磁体的转子转动,大多的结果是:提供给发电机的机械能总是要大于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即使部分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大于提供给它的机械能,也因发电机的投入与产出比难于使人接受而无法正式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同类磁能发电机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实用的磁能发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能发电机,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发电部分和磁动部分,所述发电部分包括定子电枢和装有永磁体的转子,所述转子前端伸出形成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连接至磁动部分,所述磁动部分包括立体磁场部分,定子部分以及转子部分:
所述立体磁场部分包括与所述电机轴轴接的U型固定座,以及固定于所述U型固定座两侧内壁的第一永磁铁组和第二永磁铁组,所述第一永磁铁组和第二永磁铁组磁极相对在所述U型固定座空腔内形成立体磁场;
所述定子部分包括固定于所述U型固定座空腔内的定子以及固定于所述定子内壁的第三永磁铁组;
所述转子部分包括穿装固定于所述电机轴上的转子,以及固定于所述转子上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线圈根据右手定律绕制,其磁极方向与定子内壁的第三永磁铁组的磁极方向相反;
所述第三永磁铁组中的永磁铁数目与所述电磁铁的数目相等,且第三永磁铁组中各永磁铁与各电磁铁一一相对应固定。
根据以上结构的本发明,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U型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座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永磁铁组,所述第二固定座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永磁铁组,所述第一永磁铁组与第二永磁铁组的磁极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对应开设电机轴孔,所述电机轴穿装于电机轴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铁组的永磁铁数目与第二永磁铁组的永磁铁数目相等,且一一相对应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圆盘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铜线圈孔,所述铜线圈孔内固定有铜线圈,所述转子圆周壁上设有与所述铜线圈孔数目相同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卡装固定铁块,所述铜线圈两端缠绕于所述铁块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红波,未经王红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9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