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58477.2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沛;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9/44 | 分类号: | H02P9/44;G05F1/67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速 条件下 风力 发电 系统 最大 功率 跟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据统计陆上可开发的风能超过7.5亿KW,近海风能超过2.5亿KW,风能可利用区域占到全国面积的76%。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大型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580万KW,但同时我国还存在数量众多的独立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据统计数量已有几十万台。目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MPPT控制算法主要为扰动观察方法,但该方法只是考虑了风速变化较慢的情况,而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风所具有随机不确定、非线性的特点导致风速变化非常复杂,使得采用扰动观察方法的风力发电系统在变风速条件下其跟踪效率降低或跟踪失败。
当风机刚启动或处于低风速阶段时,由于风速的的变化率也不是很大,从而导致PWM的占空比D变化较慢或者没有变化,若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而且精度不高;如果采用扰动观察法,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采用固定步长或变步长方式不断比较输出功率的大小,因为此时风机的输出功率变化率较小,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跟踪到实际的最大功率点。而当风机处于高风速阶段,由于风速变化较快,从而导致PWM的占空比D变化较快,若采用扰动观察法,由于此时风机的输出功率变化率较大,会导致跟踪速度较慢且精度不高,而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因此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因此得到的结论是:扰动观察法在风机刚启动或是风速变化较慢时具有较高的输出效率;而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高风速或是风速变化较快时具有较高的输出效率。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速变化将两种方法结合以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是可行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变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跟踪速度和输出效率。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风机启动或风速较低阶段,如果此时风机输出功率小于0.5倍额定功率,MPPT控制算法采用扰动观察方法;在风机处于运行阶段,当风速变大且变化较快时,如果此时输出功率大于0.5倍额定功率而且继续上升,MPPT控制算法则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如果在运行期间风速开始降低,其风机输出功率小于0.5倍额定功率,但仍大于0.25倍额定功率,MPPT控制算法依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直到输出功率小于0.25倍额定功率,MPPT控制算法才采用扰动观察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扰动观察方法进行比较可知,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很好的实现风能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跟踪速度和输出效率,而且输出曲线较为平滑,输出振动减小,提高了电能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图;
图2是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图;
图3是扰动观察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风机启动或风速较低阶段,如果此时风机输出功率小于0.5倍额定功率,MPPT控制算法采用扰动观察方法;在风机处于运行阶段,当风速变大且变化较快时,如果此时输出功率大于0.5倍额定功率而且继续上升,MPPT控制算法则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如果在运行期间风速开始降低,其风机输出功率小于0.5倍额定功率,但仍大于0.25倍额定功率,MPPT控制算法依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直到输出功率小于0.25倍额定功率,MPPT控制算法才采用扰动观察法。
变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是将智能优化算法的思想与传统扰动观察方法相结合,可以解决变风速条件下MPPT控制策略的一些难题。该方法的出发点是在风速较低时采用扰动观察法;而在风速较高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因此该方法分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设计和扰动观察法的设计。
如图2所示,本发明利用变邻域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使风力机在最佳叶尖速比下运转,从而使CP在很大的风速变化范围内均能保持最大值,从而达到最大功率追踪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 1:初始化粒子群。设粒子速度为0,个体极值为粒子自身,储备集容量为100,种群规模N=100,最大进化代数Tmax=500,最大粒子速度v_max=2,惯性权重 =0.4, C1=2,C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8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