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繁殖郁金香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7745.9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0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5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繁殖 郁金香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郁金香的繁殖方法,具体涉及到利用鳞片快速培育郁金香仔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郁金香,又称洋荷花、草麝香,郁金香原产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带。为百合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靠常规的鳞茎分球繁殖,每年只能繁殖3-5倍,繁殖速度极慢,并由于病毒感染(尤其是花叶病毒和碎色病毒) ,使品种退化,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在郁金香商品球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郁金香生产用种,虽然生产用种能产生同等规格的子代生产用种,由于品种差异,繁殖系数的不同,种球产生的退化,随着代数的增加,子代生产用种球数量会急剧减少,品种优良性状会不断衰退,要扩大生产规模和稳定商品球质量,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不断生产优质生产用种球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对郁金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年的郁金香来源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的郁金香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郁金香常规繁殖方法为分株小鳞茎,但数量有限;有些种类可用鳞片扦插,但往往容易腐烂,在杂交育种时,进行播种繁殖,繁殖周期长、系数低、速度慢,土壤管理不科学,目前也有郁金香种球繁殖的研究,但是研究一直存在着繁育时间相对较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郁金香鳞片快速繁殖郁金香的方法,能够在节约郁金香资源的同时短时间内繁育郁金香,达到快速、高效、科学化土壤管理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繁殖郁金香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新鲜度高、生活力强、生长良好、长势一致的大郁金香种球,利用1.2%的硝酸钾、0.20%硫脲、600mg/L GA3、450 mg/L的乙烯利处理以解除郁金香的休眠;
(2)冷藏处理:将郁金香种球与泥沙混合后置于塑料袋中,鳞茎四周用消毒后的苔藓填充,湿度65%左右,然后将塑料袋扎好,移置冰柜0 ℃下处理20 d;
(3)消毒处理:将经过冷藏处理的种球首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10%的磷酸三钠浸泡种球20 min,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将郁金香的鳞片和茎段分离,挑选无病斑的材料,用70%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2-3次;最后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4-5 次;
(4)鳞片切割:将处理完的郁金香鳞茎首先去除鳞片上部,大约占整个鳞茎的1/4-1/3,然后把中部和下部的鳞茎纵向切成8或16块切块,再将每块切块纵切成带有1-3个鳞片和鳞茎盘的小块;
(5)鳞片催芽处理:将培养基质经消毒后,控制基质水份含量为50-60%,将基质把鳞片切片进行包埋,于20-25℃黑暗条件下催芽20-30天,期间保持基质水份含量在50-60%,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在郁金香鳞片上分化出小鳞片;
(6)鳞片膨大处理:在分化出来的小鳞片上涂抹200-300mg/L GA3和100-200 mg/L的NAA促使鳞片的分化,当分化出来的小鳞片达到90%以上后,继续在温度为20-25℃的黑暗环境中,进行鳞片膨大处理10-30天,期间保持基质水分含量为60-70%,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逐渐形成郁金香仔球;
(7)仔球移栽土壤管理:调节土壤pH 值为7.0~8.2,将硫磺粉过筛后与5 倍体积细土混匀后施用,除了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 值外,硫磺粉与草炭混合施用效果则更佳,或者使用松针配合硫磺粉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中松针、原土、粪肥、硫磺粉按照重量份数比2:3:1:2, 或者土壤中施入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进行土壤改良,其中锯未、草炭、苔藓和硫磺粉的重量份数比为1:1:1: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挖宽50 cm、深40 cm 的定植沟,有机质、有机肥、原土按1:1:1的比例进行改土,有机质用酸性草炭,如果用锯末、树皮必须先堆放1月以上,完全腐熟分解后再使用,如用人畜粪尿腐熟或植物秸秆叶子腐烂腐熟后形成的天然肥料,注意不要掺入草木灰、石灰碱性物质,含量达到3%~5%以上, 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7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幼蛭悬浮饵料台
- 下一篇: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