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川贝母鳞片快速繁殖川贝母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57475.1 申请日: 2013-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3430744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发明(设计)人: 吴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H4/00
代理公司: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代理人: 李涛
地址: 215155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川贝母 鳞片 快速 繁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贝母的繁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鳞片快速繁殖川贝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效;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伊贝母四大类。其中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川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时,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易导致鳞茎干燥率低,所以川贝母的种植条件比较苛刻,导致其价格比较高。 川贝母有鳞茎和种子两种繁殖方法。由于种子繁殖生产周期长(播种后6年方可收获)和平贝母鳞茎的繁殖系数很大(1个母鳞茎1年可生长出多达20-50个不同大小的子鳞茎),故生产上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法。目前人们将收获出的鳞茎用孔筛分拣为四等:一等的加工入药;二等(如榛子大小)的栽后1年可收获;三等(如玉米大小)的需生长2年收获;四等(三等以下者,最小的如大米粒)需3年后收获。这样小的鳞茎尤其是三四等的鳞茎繁殖需要的时间长,变相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按照常规直接种植方法进行繁殖效率低,浪费宝贵的川贝母鳞茎资源。目前对贝母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也有很多的研究,组织培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植株的要求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川贝母鳞片快速增殖川贝母,既克服了利用组织培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难题,又能利用有限的资源繁殖川贝母植株,并且大大提高川贝母的繁殖速度;采用无公害的栽种成苗的方法,使得产量增加、病虫害减少、提高了肥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川贝母无公害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选用经过筛选分级后如榛子大小的二等鳞茎作为繁殖材料,将鳞茎置于45℃温水中浸泡90分钟,捞出后在冷水降温,然后再在 2500-2650A波长范围的紫外线下照射10-20分钟消毒处理;然后再在500 mg/L GA浸泡20-30分钟以打破休眠;

(2)将消毒处理完的川贝母鳞茎一层一层剥开,在剥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鳞片的大小,当鳞片的直径小于10mm时,就停止继续剥下去;选择直径大于10mm的小鳞片,继续在45℃温水中浸泡30-40分钟,捞出后在冷水降温,然后再在 2500-2650A波长范围的紫外线下照射5-10min消毒处理;将基质经消毒后,把鳞片铺在基质上,然后再在铺好的鳞片上部覆盖3-4cm的基质,然后放入20-25℃的环境中催芽40-50天,在催芽的过程中要控制光照强度在1200-1400lex,基质的水分含量在40-50%;在此过程中在鳞片逐渐上逐渐分化出小鳞茎;当分化出的小鳞茎达到90%以上后,然后控制温度在16-20℃之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0-1700lex,并且保持基质水分含量为30-40%,继续培养40-70天; 

(3)经上述经过分化出来的小鳞茎首先利用利用300mg/L GA和250 mg/L的NAA处理以解除鳞茎的休眠;然后将川贝母鳞茎与泥沙混合后置于塑料袋中,鳞茎四周用消毒后的苔藓填充,湿度50%左右,然后将塑料袋扎好,移置冰柜0 ℃下处理25 d再次破除休眠;

(4)将经过破除休眠处理的川贝母小鳞茎在高锰酸钾0.1 %药液中消毒20 min,然后将分化出来的每个小鳞茎从主茎上剥离下来,继续用500mg/L GA处理促使小鳞茎生根,然后将分化出来的每个小鳞茎进行移植繁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74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