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滕黄单胞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7439.5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信艳娟;曹旭鹏;吴佩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可 降解 石油 滕黄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滕黄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在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均可能产生对环境的污染,石油中含有的烃类物质统称为石油烃,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有些成分可致癌、致突变、致畸形,并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及人体内富集,被列为重点污染物。由于石油烃属于生物难降解性物质,因此,石油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许多国家高度重视。
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天然微生物种群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是石油烃和其他烃类污染物从海洋环境中消除的基本途径之一。微生物利用生物自我调节机制以及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处理海洋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使它们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得到较为彻底的转化和降解,最终生成CO2和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目前公认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最环保的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逐渐增多。据统计已经发现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超过了200多种,在海洋环境石油烃降解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主要包括: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棒杆菌属(Coryneform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t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食烷菌属(Alcanirorax)、解环菌属(Cycloclastic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海细菌属(Marinobacterium)、油螺旋菌属(Oleispira)、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和微球菌属(Mirococcus)等。海洋中能降解石油烃的真菌有金色担子菌属(Aureobasidium)、红酵母菌(Rhodotorula)等,还有很多霉菌也可降解石油烃,如青霉素(Penicillium)、曲霉属(Apergillus)等。目前对降解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被发现,国际上已建成了专门的降解微生物菌群资源库。分离筛选对石油烃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是研究微生物降解石油机理及对石油烃污染环境进行生物修复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降解石油烃的滕黄单胞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滕黄单胞菌是从大连湾潮间带原油污染的海水样品中筛选到的。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证实属于滕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新种,命名为海连滕黄单胞菌(Luteimonas dalianensis)OB44-3。海连滕黄单胞菌(Luteimonas dalianensis)OB44-3已于2013年1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N0.7165。
海连滕黄单胞菌(Luteimonas dalianensis)OB44-3CGMCC N0.7165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呈杆状,无鞭毛,没有运动性,大小为(1.02~1.24)μm×(0.32~0.47)μm。在LB培养基上培养3天,该菌株的菌落呈小圆形、光滑、隆起、淡金黄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等特征。
海连滕黄单胞菌(Luteimonas dalianensis)OB44-3CGMCC N0.7165属于好氧菌,可生长的pH范围为6.0~8.0,最适生长pH值为7.2;可生长温度范围为15~37℃,最适生长温度为30℃;该菌株属于海洋微生物,生长需要NaCl的存在,能在2~9%(w/v)盐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盐度为4%。
海连滕黄单胞菌(Luteimonas dalianensis)OB44-3CGMCC N0.7165接触酶和氧化酶阳性,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和色氨酸脱氨酶阴性;该菌株的柠檬酸盐利用阳性,七叶灵水解、吲哚产生、V.P.反应、明胶液化和硝酸盐还原阴性。该菌株能利用糖原、L-阿拉伯糖、D-果糖、D-阿洛酮糖、丙酮酸甲酯、甲酸、b-羟基丁酸、a-氧代丁酸、a-氧代戊酸、L-丙氨酰胺、D-丙氨酸、L-丙氨酸、L-丙氨酰甘氨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酸、L-丝氨酸和肌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7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翻醅加工用翻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