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防滑保护甲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6890.5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秉烈 |
主分类号: | B60C27/06 | 分类号: | B60C27/06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36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防滑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轮胎防滑保护甲。
技术背景
目前,普通车辆所使用的轮胎均为橡胶轮胎,大都带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其目的均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和防滑,但仍然存在着尚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当遇到冰雪覆盖或泥泞的道路时,无论何种花纹的轮胎都会出现打滑现象,甚至出现车辆失去控制等情况;尤其是我国东北、西北的高寒地区,由于冬季冰雪期长,各种车辆因路面湿滑所引起的交通事故每年都有数万起发生,为了减少伤亡事故和降低经济损失,有的车辆采取安装防滑链,但现有技术中的防滑链在实际应用中防滑效果并不理想,而有的为了增强防滑效果,又容易对路面造成划伤,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而且有的防滑链安装繁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轮胎防滑保护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滑效果不理想、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轮胎的外表面均布扣有防滑板,防滑板的两侧边沿设有挂钩,防滑板的外表面设有内凸包和外凸包,锁紧环扣挂在防滑板挂钩上形成轮胎轴向两侧环形;锁紧环的外表面设有齿文,锁紧环上对称固定有环卡子。
所述的防滑板内凸包与轮胎外表面相抵。
所述的锁紧环通过锁紧器锁紧。
所述的锁紧器的结构为,R形支架与U形加强板焊接成锁紧架,锁紧架从锁紧环的内侧向外扣插,蜗杆设在R形支架槽中,蜗杆螺纹与锁紧环螺纹咬合,R形支架的两个支杆上分别套装半瓦,半瓦与蜗杆相吻合,支杆的外端通过螺母锁紧。
所述的锁紧器的一侧与锁紧环挂钩之间设有定位块。
所述的锁紧器两侧的挂钩上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与蜗杆的长度相匹配。
所述的锁紧环上设有管卡子。
所述的管卡子对称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紧急制动性能突出,故障率低,噪音小,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成本低。对于路面损伤小,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紧急刹车和爬坡性能上尤为突出,阻止车辆打滑,保证了车辆在冰雪、泥泞道路上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滑板,2、锁紧环,3、R形支架,4、U形加强板,5、蜗杆,6、半瓦,7、螺母,8、环卡子,9、管卡子,10、定位块,11、挂钩,12、内凸包,13、外凸包。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轮胎的外表面均布扣有防滑板1,防滑板1的两侧边沿设有挂钩11,防滑板1的外表面设有内凸包12和外凸包13,内凸包与轮胎外表面相抵;锁紧环2扣挂在防滑板挂钩11上形成轮胎轴向两侧环形;锁紧环的外表面设有齿文,锁紧环2上对称固定有八个环卡子8和八个管卡子9。
所述的锁紧环2通过锁紧器锁紧;锁紧器的一侧与锁紧环挂钩之间设有定位块10。锁紧器的结构为,R形支架3与U形加强板4焊接成锁紧架,锁紧架从锁紧环的内侧向外扣插,蜗杆5设在R形支架槽中,蜗杆螺纹与锁紧环螺纹咬合,R形支架的两个支杆上分别套装半瓦6,半瓦与蜗杆相吻合,支杆的外端通过螺母7锁紧。所述的锁紧器两侧的挂钩上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与蜗杆的长度相匹配。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如下:
先将防滑板若干个均布扣在轮胎外表面,两个锁紧环扣挂在防滑板挂钩上,形成轮胎轴向两侧环形;两个R形支架与U形加强板焊接成锁紧架,锁紧架从锁紧环的内侧向外扣插,锁紧架位于锁紧环上的定位块的一侧;蜗杆放在R形支架槽中,蜗杆方螺纹与锁紧环方螺纹咬合;半瓦套装在R形支架的两个支杆上并落在蜗杆轴上,用螺母锁紧半瓦至锁紧环能滑动为止,形成锁紧器。
轮胎两侧安装四个锁紧器,四个锁紧器对称旋转使蜗杆锁紧,轮胎沿周向的外表面上的防滑板同时收紧,防滑板内凸包全部压进轮胎外表面,防止轮胎与防滑板位移,使防滑板与轮胎紧密结合,形成一体,达到防滑制动性能最佳。
最后两个锁紧环的齿文完全咬合后,锁紧器两侧的空间用环卡子把锁紧环锁好,再用管卡子加固,起到双保险作用。然后把锁紧器拆下,在安装锁紧器的位置再安装环卡子与管卡子,环卡子与管卡子必须对称安装。
本发明选取900-20型、185-70型及2.50-18型进行了试验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秉烈,未经李秉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