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气囊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56588.X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5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光玲玲;林涛;初永平;周大永;刘卫国;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1 | 分类号: | B60R21/231;B60R21/2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侧气囊。
背景技术
侧气囊作为乘员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主机厂,为提高侧气囊的保护作用,通常希望乘员各部位对应的气囊局部刚度相对均匀,且髋部对应的刚度较大,以提高髋部的推动作用,减小乘员伤害,同时要求胸部对应的刚度相对较小,以减轻气囊对胸部的冲击作用。
目前的侧气囊主要由一个气体发生器和一个气袋组成,充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气囊刚度。因充气方式不可控,气袋通常在某个位置先展开,然后向周围蔓延,充气的快慢导致气袋压力不均匀,使得气囊各个位置的刚度存在差异但又不能满足对气囊刚度的要求,不利于乘员保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保证充气后各部分刚度均匀的侧气囊。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第一气袋及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且所述第一气袋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第二气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通孔均分成三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袋的上、中、下三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各组通孔的孔径总和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通孔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气袋上、中、下三部分的三个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个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气袋的一条经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个通孔的孔径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气袋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气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气袋套设于所述第一气袋外围。
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气袋上均布通孔来保证第二气袋的充气过程中上、中、下的充气速度相等,充气压力均匀,从而保证充好气后第二气袋的各部分刚度均匀,满足乘员保护对气囊不同位置的刚度需求;同时,三个位置同时充气可缩短气囊的展开时间,间接降低对乘员侧面空间的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由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由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的侧气囊设置于汽车座椅的侧边,包括气体发生器10、第一气袋20及第二气袋30。
所述第一气袋20通过设于气体发生器10上的圆孔(图未示)与气体发生器10相连。所述第二气袋30的体积远大于所述第一气袋20,且围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外围,即所述第一气袋20设于所述第二气袋30内,所述第二气袋30套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外围。所述第一气袋20的壁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21,通过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气袋20与所述第二气袋30。所述第二气袋30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图未示),以在不需使用侧气囊时放掉侧气囊中的气体。
所述若干通孔21均分成三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所述各组通孔21的孔径总和相等,并且,各组通孔21中的各通孔21的孔径也以相同为佳,以保证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的充气量及出气压力相同,从而保证第二气袋30的局部压力均匀即刚度均匀。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通孔21包括分设于第一气袋20上、中、下三部分的三个通孔21。所述三个通孔21位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一条经线上,即图中通过三个通孔21的虚线圈上,且所述三个通孔21的孔径相等。
当车体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10点爆,气体进入第一气袋20,通过第一气袋20上的通孔21进入第二气袋30,根据流量与孔直径成正比的原理,通过在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均布通孔21,并进一步将各组通孔21的孔径总和设成相等来控制流向第二气袋30上、中、下三部分的流量,从而保证第二气袋30的局部刚度均匀,使得与乘员接触时的作用力均匀,提高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