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榆黄蘑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6496.1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邬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金飞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奉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榆黄蘑 栽培 配伍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包括榆黄蘑栽培料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榆黄菇等,因常见于腐生的榆树枯枝上而得名榆黄蘑。人工栽培的榆黄蘑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的花朵,形态高贵典雅。榆黄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细腻脆嫩,味道鲜美,气味清香。此外,榆黄蘑还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保健价值。
榆黄蘑是一种木腐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一直来,菇农在生产中都是以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类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物色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
板栗树是壳斗科栗属坚果类植物,其果子是我国有名的传统农副产品。中国是板栗的第一生产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至2009年年底,中国板栗栽培面积为20万hm2,总产量约为109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7%。
在板栗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三类废弃物。一是整形修剪后产生的树枝。我国板栗种植面积大,每年从栗园修剪落下的枝条约可达70万吨,然而,这些枝条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部分被用作薪柴;二是果壳,又名苞壳、栗蓬、栗蒲壳,是板栗采收后留下的废弃物,一般每100kg板栗就意味着有60kg-90kg的干苞壳,这些苞壳,取材容易,数量巨大,但除少数被作燃料外,其余常被随意丢弃或任其腐烂;三是栗壳,为栗坚果的果皮即种皮,占栗果重量的10%,栗壳是板栗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源丰富而集中,但大部分企业将其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既增加生产成本,又污染环境。
板栗树枝,木材组织紧密,单位体积内木质素含量高;苞壳,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据测定,苞壳含粗蛋白8.78%、碳39.04%、氮1.348%;栗壳,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其中纤维素含量达48%,木质素约占28.5%。以上这些组分,能为食用菌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碳源、氮源。但栗树枝、苞壳、栗壳这三种材料还含有单宁、蜡质等物质,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使这些抑菌物质得以分解及挥发。处理的方法包括:日光暴晒、堆积陈化及生物发酵等。经过处理后,不但可以去除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有害物质,还因发酵后木质被软化,质地变得疏松,因此非常适宜榆黄蘑菌丝的生长。
利用栗树枝、苞壳、栗壳这些废木质资源替代林料栽培榆黄蘑,不仅是一项食用菌生产的降本举措,而且还是一项循环农业及环保事业举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如下二方面内容:
1、一种以栗树枝、苞壳、栗壳为主要原料的榆黄蘑栽培料配伍
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榆黄蘑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栗树枝屑30%-40%,苞壳屑18%-22%,栗壳屑12%-18%,甘蔗渣14%,麸皮10%,玉米粉3%,石膏粉1%,石灰粉2%,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栗树枝屑: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苞壳屑:暴晒、粉碎成粒径3mm以下的颗粒(防止苞壳刺长扎破袋子),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栗壳屑:将新鲜无霉变的栗壳暴晒后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甘蔗渣:甘蔗榨糖之后剩下的废渣,干燥后呈白色或黄白色,有糖的芳香味。带皮的粗渣须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甘蔗渣的主要成分为约50%的纤维素,30%的半纤维素,15%的木质素以及少许灰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
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玉米粉:作为速效养分,促进菌丝快速生长,又可为榆黄蘑生长提供生物素等。
石灰粉、石膏粉:调节、稳定栽培料酸碱度,增加钙、硫营养成分。
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晒料:在拌料前将原料暴晒1d-2d,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同时使抑菌物质分解挥发;
②预湿:先将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在干燥状态下翻拌均匀,尔后用2%石灰水溶液进行预湿(充分湿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金飞,未经邬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