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成本生产集装箱用钢铸坯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56329.7 | 申请日: | 2013-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覃强;韦军尤;邓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35 | 分类号: | C21C5/35;B22D11/18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陈希 |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生产 集装箱 用钢铸坯 方法 | ||
1.一种低成本生产集装箱用钢铸坯的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脱硫铁水 →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 → LF炉外精炼 → 板坯连铸 → 检验、清理 → 热轧厂或金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工艺包括:
(1)、装入制度:
100-120吨系统:铁水(106~110吨)+废钢(10~16吨);
入炉铁水S≤0.040%;如果铁水S>0.040%,则铁水必须进行脱硫,脱硫后保证铁水0.005%<S≤0.015%;不脱硫则不扒渣,脱硫则不扒前渣,保证扒后渣后亮面90%以上,废钢采用含镍生铁或普通废钢+铜板+镍板;
(2)、造渣:转炉终点碱度控制:1.6~2.5;采用留渣操作,按每炉留渣量加入吨钢18~22kg轻烧和吨钢8~10kg石灰;供氧强度按2.1~3.6Nm3/min·t控制,枪位采用低-高-低枪位模式,供氧模式采用一次供氧吹炼至结束模式,或吹炼至氧耗7~10 Nm3/t时结束供氧然后再次下枪吹炼的模式;
(3)、终点控制目标:出钢碳(C):0.04~0.07%、出钢磷(P)≤0.085%、出钢温度:1660~1690℃;
所述的板坯连铸工艺包括:
(1)、保护渣选用工艺:
对100-120吨系统:断面≤1450mm:使用低碳钢种专用保护渣;断面≥1450mm:使用抗裂纹保护渣;
对连铸结晶器冷却水流速进行控制,控制冷却水流速7.5~9m/s;
(2)、二次冷却制度:
100-120吨系统:比水量0.7~1.0L/kg;
(3)、中包温度控制在1529~1543℃;根据铸机断面的不同(1000~1800mm),拉速控制在1.45~1.10m/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生产集装箱用钢铸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入制度中,废钢采用含镍生铁或普通废钢+铜板+镍板的配比方法为:优先使用含镍生铁,当测算的含镍生铁量超过废钢总量时,则含镍生铁加入量按废钢重量控制,然后根据镍成分计算镍板加入量;当测算的含镍生铁加入量小于等于废钢总量时,含镍生铁按测算量加入,然后用普通废钢补足废钢总量;铜板根据成分需要固定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生产集装箱用钢铸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工艺包括出钢、脱氧及合金化的工艺,具体工艺为:
出钢过程往钢包加入吨钢2.4~3.0kg的预溶渣或吨钢1.5~1.8kg的精炼调渣剂以及吨钢600~800kg的石灰;
采用双挡渣、不脱氧出钢工艺,以减少出钢过程增氮;出完钢后采用铝铁或铝线脱氧;
合金化控制:出钢过程根据终点成分情况加入中碳锰、中碳铬铁、磷铁进行合金化;
炉后吹氩制度:严格控制吹氩时间和氩气流量,以避免过程增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生产集装箱用钢铸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F炉外精炼工艺为:
炉渣控制:TFe<1.0%、CaO:46%~54%、MgO:4%~10%、 SiO2:4%~12%、Al2O3:16%~28%、炉渣碱度R:3.5~9;
造完还原渣后加入钛铁,加入量1.12~1.56kg/t;并微调钢水成分;
钙处理:每炉喂入吨钢1.4~2.8m硅钙线或吨钢0.85~1.7m纯钙线,喂入速率控制在2.5~4.0m/s;
钙处理后,保证钢水软吹氩时间>8min;钢水出站前加入钢包覆盖剂,以保护钢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生产集装箱用钢铸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坯连铸工艺采用全程保护浇铸工艺,大包必须加盖保护,中包钢水不得裸露,保证保护套管装直及氩封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3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