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6230.7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辛龙;赵丽静;张志业;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08 | 分类号: | G01N3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武森涛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量 在线 测试 分析 | ||
1.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系统(6)、检测系统(7);所述稀释系统(6)包括稀释块(1)、输送装置(2),所述稀释块(1)具有待测液入口(13)、去离子水入口(14)、回收液出口(15)以及稀释液出口;所述输送装置(2)具有的入液口与稀释液出口连接;所述检测系统(7)包括混样块(3)、离子检测块(4);混样块(3)与离子检测块(4)管接;所述混样块(3)与输送装置(2)具有的出液口管接,所述混样块(3)具有标准溶液入口以及辅助测试液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块(1)包括一级稀释块(11)、二级稀释块(12),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一级输送泵(21)、二级输送泵(22),所述稀释液出口包括一级稀释液出口(16)以及二级稀释液出口(17);所述一级稀释块(11)具有一级待测液入口(111)、一级去离子水入口(112)以及一级回收液出口(113);所述二级稀释块(12)具有二级待测液入口(121)、二级去离子水入口(122)以及二级回收液出口(123);
所述待测液入口(13)与一级待测液入口(111)管接,所述去离子水入口(14)分别与一级去离子水入口(112)、二级去离子水入口(122)管接,所述一级回收液出口(113)连接有第一分流装置(18),所述第一分流装置(18)连接二级待测液入口(121)、回收液出口(15)以及一级稀释液出口(16),所述二级回收液出口(123)连接有第二分流装置(19),所述第二分流装置(19)连接回收液出口(15)以及二级稀释液出口(17);所述一级稀释液出口(16)连接一级输送泵(21),二级稀释液出口(17)连接二级输送泵(22),所述一级输送泵(21)以及二级输送泵(22)连接到混样块(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样块(3)包括第一混样池(31)、第二混样池(32);所述离子检测块(4)包括第一离子检测器(41)、第二离子检测器(42);所述辅助测试液入口包括设置在第一混样池(31)上的第一辅助测试液入口(312)以及设置在第二混样池(32)上的第二辅助测试液入口(322),所述标准液入口包括设置在第一混样池(31)上的第一标准液入口(311)以及设置在第二混样池(32)上的第二标准液入口(321);所述第一混样池(31)具有第一稀释液入口(313)以及第一混液出口(314);所述第二混样池(32)具有第二稀释液入口(323)以及第二混液出口(324);
所述第一稀释液入口(313)与一级输送泵(21)连接,所述第二稀释液入口(323)与二级输送泵(22)连接;所述第一标准液入口(311)连接有第一输送泵(33),第一辅助测试液入口(312)连接有第二输送泵(34),所述第二标准液入口(321)连接有第三输送泵(35),第二辅助测试液入口(322)连接有第四选择泵(36);所述第四选择泵(36)具有试剂入口(361)、验证液入口(362);所述第一混液出口(314)连接到第一离子检测器(41),第二混液出口(324)连接到第二离子检测器(4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7)还包括恒温槽(5),所述第一混液出口(314)经过恒温槽(5)连接到第一离子检测器(41)以及第二混液出口(324)经过恒温槽(5)连接到第二离子检测器(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8),控制系统(8)分别与所述一级输送泵(21)、二级输送泵(22)、第一输送泵(33)、第二输送泵(34)、第三输送泵(35)、第四选择泵(36)、恒温槽(5)、第一离子检测器(41)以及第二离子检测器(42)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8)包括分析控制模块以及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采用液晶触摸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氟含量在线测试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输送泵(21)、二级输送泵(22)、第一输送泵(33)、第二输送泵(34)以及第三输送泵(35)均采用蠕动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2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