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满足叠前偏移的空间采样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6180.2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5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唐东磊;蔡锡伟;夏建军;雷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天语;陈文锋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足 偏移 空间 采样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满足叠前偏移的空间采样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震采集设计中,对空间采样的选择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一是基于叠加理论,即要求空间采样满足无混叠假频;二是基于绕射点的偏移理论,即要求空间采样满足无偏移假频。两种理论导出的计算式形式均为:
其中:dx表示空间采样间隔;v表示目的层以上均方根速度;fmax表示可期望的最高频率;θ表示地层倾角或偏移倾角。偏移倾角一般取30°,如果地层很陡,如大于30°时,公式中θ就表示地层倾角。
显然以上公式中θ的含义是混淆的:对于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上绕射点的偏移成像而言,偏移倾角是一样的;对于陡地层(大于30°)的偏移成像而言,空间采样只与地层倾角有关,与偏移成像要求无关。这些问题表明以往的空间采样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倾斜地层的偏移成像要求。
以往空间采样计算公式是根据绕射波满足抽样定理推导出来,所以只适用于绕射波的归位。
实际上,偏移成像的实质是反射波的非同相叠加,并使绕射波归位,从倾斜地层的绕射波场分布特征出发,按照叠前偏移成像对绕射波场保护的要求,选择满足空间成像需要的空间采样间隔是本领域中长期希望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在倾斜地层情况下面向偏移成像的空间采样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出为了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中,依据叠前偏移成像来选择空间采样,确保倾斜反射层的空间采样能满足叠前偏移成像的要求的一种满足叠前偏移的空间采样确定方法。
本发明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1)根据以往地震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得到均方根速度,从以往地震采集得到的已知地震数据处理资料中得到计算区域的最高频率;根据以往测量的已知地质资料或者地震解释资料得到倾斜反射地层倾角;
2)根据倾斜反射层的倾角、可期望的最高频率和上覆地层的均方根速度确定倾斜地层的空间采样间隔;
步骤2)确定倾斜地层的空间采样间隔是从叠加理论出发,计算绕射波动校时差,动校正后的反波时间对空间采样间隔的微分,根据空间采样定理确定空间采样间隔;
确定空间采样间隔dx采用下式:
式中:dx为空间采样间隔;v表示目的层以上均方根速度;fmax表示可期望的最高频率;θ为偏移倾角,一般是满足绕射信息能量收敛取30°;α为地层倾角。
本发明可以通过倾斜地层的倾角和均方根速度,结合需要保护的有效信号的可期望的最高频率,确定空间采样间隔,满足叠前偏移成像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倾斜地层反射波场与绕射波场的理论关系推演示意图。
图中p为一绕射点;S为地表的一个激发点;R为地表的一个接收点;h为炮检距一半;x为偏移距;θ为偏移倾角;Z1为绕射点深度;Z2为坐标原点处倾斜界面的深度;α为地层倾角;t1表示炮点到绕射点再到接收点的传播时间;t2表示偏移距x处倾斜界面的自激自收时间。
图2空间采样随倾斜反射层的倾角变化关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护网安装的可调卡箍
- 下一篇:一种分体轴式潜水电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