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害地区汽车轮毂专用铝合金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6031.6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毛贻国;臧立根;甄跃军;张厚敏;蔡振斌;王大龙;尚颖;薛震;杨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开发区美铝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2;C22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区 汽车 轮毂 专用 铝合金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盐害地区汽车轮毂专用铝合金,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专门用于本田牌汽车轮毂的专用铝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属于铝合金轮毂材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毂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性能的发挥及美观程度。由于铝合金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国内外的许多汽车轮毂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汽车轮毂的生产工艺,对其轮毂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严格,生产出的轮毂,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性,优良的冲击韧性、耐疲劳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而且还须具有较好光洁度,以增强汽车轮毂的美观效果。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汽车轮毂已成为普遍现象,普通的A356铝合金汽车轮毂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北美盐害地区,空气的湿度大,含盐成分高,空气中的腐蚀性离子较多,在这种环境中长期使用A356铝合金轮毂,会造成铝合金轮毂表面被腐蚀。由于铝合金中的Cu,Zn等杂质与铝的电极电位不一样,一旦遇到腐蚀性离子较多的空气环境,就会加剧铝合金的腐蚀程度,损害汽车轮毂,造成铝合金轮毂表面发乌,或者出现黑斑,不仅会影响到汽车轮毂的美观,还会降低铝合金轮毂的强度和性能,缩短汽车轮毂的使用寿命,降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盐害地区汽车轮毂专用铝合金。采用该工艺生产出来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和较好的易切削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与A356铝合金材料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采用该铝合金材料生产出来的汽车轮毂,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外表美观,非常适合在北美盐害地区或腐蚀性离子较多的环境下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盐害地区汽车轮毂专用铝合金,其组合物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
Si6.8~7.4%,Mg0.32~0.40%,T i0.08~0.13%,Fe≤0.13%,Zn≤0.01%,
Ca≤0.03%,Cu≤0.01%,Mn≤0.05%,P≤0.01%,Ni≤0.05%,Cr≤0.05%,Sn≤0.01%,Pb≤0.05%,余量为原铝锭;
所述的原铝锭为Fe≤0.09%的A00铝锭;
所述的Si为纯金属硅;
所述的Mg为纯金属镁;
盐害地区汽车轮毂专用铝合金:
(1)熔炼
取组合物Si、Ti、Fe、Zn、Ca、Cu、Mn、P、Ni、Cr、Sn、Pb、原铝锭,按所述重量比置入到熔炼炉内进行熔炼,置放时,将原铝锭置于熔炼炉的底层,原铝锭的上层放置Si,再依次放入其他组合物,然后对熔炼炉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750~820℃时,使用搅拌装置将熔液搅拌均匀,再按上述重量比加入Mg,继续搅拌十分钟,使用冶金除渣装置进行除渣,即制成铝合金熔液;
(2)精炼、静置
将熔炼炉中的铝合金熔液导入静置炉内,使用氩气或氮气将精炼剂喷入铝合金熔液中进行精炼,精炼剂的加入量是铝合金熔液重量的1.5‰;精炼过程完成后,使用冶金除渣装置对铝合金熔液进行除渣;然后将精炼后的铝合金熔液在静置炉内静置30min,并将静置炉内的温度保持在735℃~745℃之间;
所述的精炼剂由组合物KCl、NaCl、CaF2、K2SiFb、K2A1F6、Na2SiF6、Na3CO3混合而成,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KCl45%、NaCl10%、CaF25%、K2SiFb5%、K2A1F615%、Na2Si F615%、Na3CO35%;
(3)铸造
将静置炉中的铝合金熔液通过自动浇铸机进行成型铸造,浇铸机速度为30~50HZ,并由自动码锭机进行码垛包装,这样即制成盐害地区汽车轮毂专用铝合金。
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开发区美铝合金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开发区美铝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