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5737.0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7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兵;左福元;王宝全;兰英;周沛;韩玉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肥 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110355876.4、申请日为2011年11月10日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肥方法,具体涉及鸭茅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鸭茅又称鸡脚草、果园草,原产于欧洲、北非及亚洲温带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温带优良牧草之一,在北美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是美国大面积栽培牧草之一,也是林下草地和高光效人工草地优良的混播草种之一。
近年来,鸭茅在我国四川、重庆、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广泛栽培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种植鸭茅过程中,没有对鸭茅进行深入研究,没有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使氮磷钾平衡配施,从而鸭茅生产性能及草品质不高、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鸭茅栽培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以下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特别说明的除外;
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尿素(N含量为46%,为市售产品)作为氮肥、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为市售产品)为磷肥、硫酸钾(K2O含量为25%,为市售产品)为钾肥,其中氮、磷和钾的用量为按N、P205、K2O比1.986∶1∶2.114,以重量份比计;首先将全部的磷肥、与45%的氮肥和磷肥作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蘖期以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述栽培土壤具体地说,是三峡库区的典型土壤类型:棕色水稻土,土质为砂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11%~10.02%,铵态氮0.08g/kg~0.18g/kg,有效磷0.253g/kg~0.531g/kg,速效钾0.021g/kg~0.062g/kg,pH为5~7;所述氮肥施用量为522kg/hm2,磷肥施用量为236kg/hm2,钾肥施用量为640kg/hm2。
具体地说,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单位面积尿素用量为522kg/hm2,过磷酸钙用量为236kg/hm2,硫酸钾用量为640kg/hm2;
(2)在栽植的前一天,将全部磷肥、4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与细土混匀后均匀地施于栽培土壤厢面,覆盖;土壤类型:棕色水稻土,土质为沙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11%~10.02%,铵态氮0.08g/kg~0.18g/kg,有效磷0.253g/kg~0.531g/kg,速效钾0.021g/kg~0.062g/kg,pH为5~7:
(3)在分蘖期,将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
(4)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当收割两次,每次施用15%;当收割三次,每次施用10%,依次类推。
上述鸭茅品种可为安巴、宝兴、楷模、金牛、川东,优选为楷模鸭茅。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用量从而很好地满足了鸭茅的营养需求,同时配合施肥方式充分提高了鸭茅生长前、后期的营养吸收;很好地做到了鸭茅生产中对氮、磷、钾肥的平衡配施,充分发挥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效,有效地提高了鸭茅的品质及产量,减少了能源消耗、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鸭茅生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5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