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及采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4701.0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挺峰;李博通;李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分层 同步 采样 自动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水质环境监测领域,涉及一种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及采样方法,适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水面以下浅层水体的分层同步采样。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和水库的采样工作是环境科学研究和水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研究各层水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污染物质等理化指标需要分层同步采集水样。
以往采集水样主要采用通用的采水器,如有机玻璃采水器、卡盖式采水器、多通道水样采集器等。各个采水器基本都需要多人协调工作,且采样重复性较高,对水体各层采样同步性较小,对水体的扰动较大,难以采集原位水样,或者采样器不够自动化,不能充分满足水体分层同步高效采样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水体采样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可以同步对各水层进行高效自动采样,以分析研究各层水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污染物质等理化指标,满足不同水体的水质环境监测采样需求,解决现有的水体采样装置同步性较差,对水体的扰动大,难以采集原位水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的采样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护圆管、滑动取水管、连接管、采样瓶和真空泵,其中,标有刻度的支护圆管上纵向开有条形缝隙;滑动取水管为多个,且每个滑动取水管一端通过滑块卡在条形缝隙内并能够上下滑动,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分别与采样瓶下部进水口连接,采样瓶上部出气口连接真空泵。
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止水夹。
所述的采样瓶通过四通管与真空泵连接。
所述的支护圆管底部装有底座。
所述的底座底部装有铆钉。
二、一种采用上述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的采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支护圆管读取水面刻度;
(2)取出支护圆管,调节滑动取水管的位置以对应分层取水的深度;
(3)打开止水夹和真空泵,实现各水层同步取样至采样瓶;
(4)取样结束后用止水夹夹住连接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各滑动取水管位置可以调节,适应不同水体深度的取样需求;
2、可以分层同步取样,采样瓶能够位于水面以上,各层水体之间相互干扰小,并且较为自动化;
3、人工消耗少,取样效率高,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护圆管纵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护圆管横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滑动取水管局部示意图。
图中,1支护圆管,2滑动取水管,3连接管,4止水夹,5采样瓶,6四通管,7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支护圆管纵剖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支护圆管横剖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滑动取水管局部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护圆管1、滑动取水管2、连接管3、采样瓶5和真空泵7,其中,标有刻度的支护圆管1上纵向开有条形缝隙,使水体可以自由进入到支护圆管内部,支护圆管材质为不锈钢薄壁圆管。滑动取水管2为多个,且每个滑动取水管2一端通过滑块卡在条形缝隙内并能够上下滑动,另一端通过连接管3分别与采样瓶5下部进水口连接,采样瓶5上部出气口连接真空泵7。滑动取水管为有机玻璃圆管,通过滑块调整和固定滑动取水管的位置,从而控制采样深度。采样瓶用于收集各层水样,真空泵的作用是抽出采样瓶内的空气,便于水样流入。由于各不同深度滑动取水管分别连接至各采样瓶,使得水体各层采样过程同步。
为了防止水样回流,在所述的连接管3上设有止水夹4。
由于对水体分层采样的采样瓶有多个,为了方便多个采样瓶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的采样瓶5通过四通管6与真空泵7连接。
为了对支护圆管进行固定,在所述的支护圆管1底部装有底座,底座底部装有铆钉,便于支护圆管在水体中的固定。
实施例2
一种采用水体分层同步采样自动装置的采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支护圆管1读取水面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4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小儿惊风的药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