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54548.1 | 申请日: | 2013-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民芳;张晶;由臣;刘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31/08 | 分类号: | A61L31/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镁合金 固定 产品 表面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及镁合金作为植入体内可降解吸收材料应用前景广泛,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与人骨相近的弹性模量、有效防止应力屏蔽效应、降解后的镁离子是人体必需元素、能够促进多种酶合成与调节体温和肌肉收缩等,其独特的可降解性,可避免了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然而镁合金在生物应用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初期降解速率过快,力学性能衰减严重;离子溶出过快,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并降低新生骨的稳定性。
在镁合金表面制备涂层是提高其耐蚀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查阅已有文献,K.Y. Chiu等通过将镁合金在HF溶液中长时间浸泡来制备MgF2涂层,并对其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能进行研究。Song等将镁合金浸泡在含有Ca2+,PO43-的溶液中,通过控制温度等条件将磷酸钙盐沉积在镁表面。然而所制备的MgF2涂层生物活性较差,磷酸钙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低,结构疏松,不能有效减缓镁合金腐蚀。宋阳,张小农等在其专利《生物医用镁或其合金表面的氟取代磷灰石涂层及制备方法》中将镁合金置于含有氟诱导剂与Ca2+和PO42-的溶液中自发沉积,沉积完成后进行加热,即在表面形成氟磷灰石,然而加热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涂层脆性增大或与基体脱落。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经济可靠的方法,只通过化学浸泡,并在浸泡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pH等参数,便可在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表面形成里层氟化镁纳米颗粒涂层、外层氟磷灰石涂层的复合结构,十分适合于镁合金骨钉、骨板等骨折内固定材料的表面涂层使用,增加其生物相容性与耐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涂层生物相容性好,在体内耐蚀性能优良,在人体中缓慢降解且易被吸收,更适合作为镁合金骨钉、骨板等骨折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为氟化镁/氟磷灰石复合涂层,里层为氟化镁涂层(MgF2),外层为氟磷灰石涂层【(Ca)10(PO4)6F2】,其中氟化镁涂层的形貌特征是粒径尺寸为5—50nm的纳米颗粒状涂层,涂层厚度为0.1—15μm;氟磷灰石涂层结晶形状为直径50—500nm、长度为10—500μm的众多纳米棒组成的花状团簇,涂层厚度为10 -500μm。
一种所述用于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表面涂层为氟化镁/氟磷灰石复合涂层,步骤如下:
1)氟化镁涂层的制备
将经过乙醇超声清洗干燥后的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浸泡于浓度为10-40wt%的氢氟酸(HF)水溶液中并置于水浴摇床中,温度为10-70℃下浸泡0.5-72h,产品表面生成MgF2纳米颗粒涂层;
2)氟化镁/氟磷灰石复合涂层的制备
将上述含有MgF2涂层的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浸泡在含Ca2+和PO42-离子水溶液的沉积液中,用浓度为25-28wt%的氨水调节溶液pH为3.5-8.0,在温度为60-100℃下自发沉积氟磷灰石,沉积时间为5-180min,即可在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制得氟化镁/氟磷灰石复合涂层。
所述含Ca2+的化合物为硝酸钙、氯化钙、乙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含PO42-离子的化合物为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三钠、磷酸钾和磷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沉积液中Ca2+和PO42-离子浓度均为0.05 -1mol/L。
一种所述用于镁合金骨内固定产品的表面涂层的应用,用于Mg-Zn-Zr合金骨内固定产品表面制备氟化镁/氟磷灰石复合涂层,Mg-Zn-Zr合金骨内固定产品包括Mg-Zn-Zr合金骨板、Mg-Zn-Zr合金螺钉和Mg-Zn-Zr合金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4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抑制度可调功能的带通腔体滤波器
- 下一篇:散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