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4265.7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3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凯;宫世宝;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凯 |
主分类号: | B21C3/14 | 分类号: | B21C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线材 拉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铁路上埋于地下的护套贯通地线的拉拔模座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的发展趆来趆快,目前根据需要对埋于高铁路基下方的护套贯通导线有了明确的要求,其内部为多根(19根或7根)软圆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软圆铜线的断裂伸长率不小于25%,导体的结构及外观应符合GB/T3956中第2种导体的规定,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毛刺以及凸起或断裂。外侧包覆有H62或H65黄铜带,黄铜带材料状态为软态,黄铜带厚度为1.0mm±0.05mm。35平方毫米的绞合线外侧包覆的铜带宽度为30.5mm±0.05mm,70平方毫米的绞合线外侧包覆的铜带宽度40.0mm±0.05mm。黄铜带的强度大于280MPa,伸率大于30%。单盘黄铜带的长度不低于650m。黄铜带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无杂质,无折皱,无影响使用的有害缺陷。
上述的包覆有铜带的绞合导线必须先经过铜带的包覆和气体保护焊接,即将铜带纵向逐渐包覆在绞合导线外侧,铜带侧边对接后形成的纵向接缝处通过气体保护连续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然后需要对包覆后的导线进行牵引拉拔,最终进行退火处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拉拔护套贯通导线的模具装置。对于普通的铜包铝杆导线的生产有一种模座装置,但这只适用于冶金结合的铜包铝杆导线,无法对不需要冶金结合的用于高铁路基地下的铜包绞合线形成的护套贯通导线进行拉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及时冷却拉拔油腔内油液、保证拉拔油液粘性、拉拔效果好、拉拔质量符合要求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模座,在每个模座的中心孔前侧均装有拉拔模,在相邻模座之间和位于最前端的模座的前端均有拉拔油腔,位于模座的中心孔外围处有冷却水腔并接有进水接头和回水接头,在拉拔油腔内设有与供冷水装置相接的冷却水管。
本发明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其中所述的冷却水管在拉拔油腔内底部折弯往复排列,各拉拔油腔内的冷却水管相互串联。
本发明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其中所述的拉拔模位于模套内,模套位于模座中心孔前侧的凹孔内。
本发明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其中所述的冷却水腔由模座和位于模座后部的后板封闭而成,后板呈环形板并与模座焊接固定;冷却水腔中有隔板,隔板下部有透孔,模座上方接进水接头和回水接头;在各模座的两侧有与模座固定连接的侧板,最前部的模座的前方有与两侧板端头相接的中心孔镶有入口套的端板,位于两侧的侧板、端板、底板及各模座围成了位于各模座前部的拉拔油腔。
本发明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其中所述的端板前端面下部及最后端的模座中心孔下部位于底板上均设有接油盒。
本发明的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由于在拉拔油腔内有冷却水管,运行时通过供冷却水装置及时的带走油液的热量,对拉拔油进行有效的降温,保证了拉拔油液的粘性,同时保证了拉拔质量。组成拉拔油腔的各部件,包括两侧的侧板、端板、底板及各模座均为组合后固定连接,可拆分,相互之间有密封垫,防止渗漏油液,安装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模座后部的后板和模座是两个分离的部件,组合后焊接形成冷却水腔,同样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模座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及时冷却拉拔油腔内油液,在保证拉拔油液粘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拉拔效果,拉拔的线材成品率高。拉拔模外侧有模套,使拉拔模的体积缩小,减少了拉拔模的耗材,减少了高价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60为底座,在底座60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61。在底板61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三个(组)模座62,在每个模座62的中心孔前侧凹孔内均装有模套69,拉拔模68位于模套69内。拉拔模68的中心处有模孔77,前侧有锥孔78。
在相邻模座62之间和位于最前端的模座62的前端均有拉拔油腔。各拉拔油腔通过以下结构形成:在各模座62的两侧有与模座62螺栓固定连接的侧板67,最前部的模座62的前方有与两侧板67端头相接的中心孔镶有入口套64的端板65,位于两侧的侧板67、端板65、底板62及各模座62围成了位于各模座前部的拉拔油腔,依次为前拉拔油腔66、中拉拔油腔75和后拉拔油腔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凯,未经王玉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4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