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联型磁路的磁保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3686.8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智;谭忠华;曹宏江;刘金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1/01 | 分类号: | H01H51/01;H01H50/36;H01H50/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磁路 保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型磁路的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等领域,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随着节能环保的需要,磁保持继电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通用继电器需要拓展出磁保持规格。典型的拍合式继电器要实现磁保持,一般将铁芯(或者轭铁)分为两个部分,在中间串入一个永磁体,形成串联型磁路。当线圈激励后,磁路闭合,永磁体产生的磁力可以使衔铁保持闭合状态。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磁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磁继电器的磁路部分包括簧片101(此簧片也可以是继电器输出回路的一部分),衔铁102,轭铁103,铁芯104、线圈105、磁钢106;铁芯104穿过线圈105,磁钢106固定在铁芯104与轭铁103之间,衔铁102与簧片101预先铆装在一起,然后再铆装在轭铁103上。磁钢106产生的永磁回路从磁钢的N极出发,经过铁芯104、气隙、衔铁102、轭铁103,到达磁钢的S极。线圈105激励产生的磁场经过铁芯104、气隙、衔铁102、轭铁103及磁钢的S-N,当永磁场与线圈磁场同向时,两者合并后克服簧片101的反力,使衔铁102与铁芯104吸合。当线圈105终止激励后,线圈磁场消失,永磁场提供保持力使衔铁102与铁芯104保持吸合状态。当线圈通反向电流后,线圈105产生磁场通过铁芯104、磁钢的N-S、轭铁103、衔铁102,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场反向,削弱了永磁力,同时在簧片101反力的“协同”作用下,簧片101带动衔铁102返回。
这种串联型磁路存在如下弊端:
1、因为永磁力总是将衔铁吸向铁芯,虽然簧片的反力本身相当大,但产品的常闭端的触点压力却较小,造成静合端的负载能力弱,同时继电器产品的抗冲击振动性能差;
2、当线圈施加复归激励后,永磁体的磁力仍然对衔铁有较强的吸力,需要很大的复原力才能使衔铁复归到释放状态,在磁力与复原力匹配不当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线圈的置位电压很小,复位电压很大,甚至无法复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并联型磁路的磁保持继电器,通过在轭铁上设置隔磁槽以及在铁芯的极靴上设置截口,达到调节铁芯在衔铁置位位置对衔铁的保持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能够使磁保持继电器的复归电压与置位电压在数值上尽可能平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型磁路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所述磁路部分包括铁芯、衔铁、轭铁、磁钢、导磁件和线圈;所述轭铁为L型,由平行于铁芯的第一轭铁和垂直于铁芯的第二轭铁构成;所述铁芯穿过线圈,铁芯的上端设有极靴,铁芯的下端与第二轭铁相固定;衔铁安装在轭铁的刀口处;导磁件的一端与第一轭铁相连接,导磁件的另一端通过磁钢与第一轭铁相连接;在第一轭铁与磁钢、第一轭铁与导磁件的两个相接处之间的第一轭铁上设有用于增大磁回路磁阻用的隔磁槽,以利用隔磁槽的大小来调节继电器的动作、复归电压参数的相互平衡;所述极靴的一边设有截口,以利用截口的大小来配合隔磁槽,调节继电器的动作、复归电压参数的相互平衡。
所述极靴的截口为沿着铁芯中心轴对称的完整的圆形切去一部分。
所述极靴的截口为沿着铁芯中心轴对称的完整的矩形切去一部分。
所述导磁件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轭铁相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导磁件的接触面设有用于与第一轭铁定位用的凸台,第一轭铁上设有与导磁片凸台相配合的孔;导磁片的凸台配合在第一轭铁的孔中,并通过铆接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磁钢与导磁件的另一端相固定,导磁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磁钢的凸苞。
所述极靴的截口设在朝向动、静触点相配合的方向,用以增加铁芯与静簧片之间的爬电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3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灵敏的过流保护器
- 下一篇:可控可锁定保护开关、开关控制系统及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