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汽车纵梁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2764.2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和爱华;朱巧莲;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汽车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重型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的车架纵梁是汽车的重要基本部件,纵梁设置在汽车车架的左右两侧,汽车车身的抗弯曲强度主要由车架的纵梁提供,此外,还要求车架纵梁有一定的抗扭曲性能。
以往重型汽车的车架总成一般是采用前后等宽的结构。现有的重型卡车纵梁的生产工艺为:冲腹面孔----冲翼面孔----仿形气割----修磨。随着市场竞争,重型汽车车架总成越来越多采用前后不等宽的结构,增加了纵梁加工难度,而且使得作业的工序增加,出现作业效率差的问题。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的缺陷进行改进,设计一种能适应车架总成前后不等宽的结构,而且降低纵梁的加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的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重型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的:
重型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打标识—冲孔—切割—抛丸—折弯。
重型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的步骤:
打标识:上料装置和送料装置将纵梁型材送到打标识工位,以纵梁前端和腹面定位,智能打码机在车架纵梁前端下翼面处打纵梁标识码后;
冲孔:送料装置将纵梁送到冲孔工位,以纵梁前端和下翼面定位,冲孔机根据已输入纵梁的孔位程序,冲纵梁腹面和翼面的孔;
优选的,上述的冲孔机可以是三维数控冲孔机。
采用三维数控冲孔机,翼面和腹面孔一序完成,减少了定位次数;
切割:送料装置将纵梁送到切割工位,以纵梁前端和下翼面定位,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根据已输入的切割程序,切割纵梁的不规则外形(如纵梁前端和后端)和前一工序—冲孔工序无法冲的孔;
抛丸:送料装置将纵梁送到抛丸工位,采用抛丸机进行抛丸,去除纵梁表面的氧化皮、锈蚀等;
在折弯前进行抛丸去除氧化皮、锈蚀,消除了氧化皮和锈蚀等物质对折弯的影响。
折弯:送料装置将纵梁送到折弯工位,以纵梁前端定位,纵梁折弯专以纵梁前端和下翼面定位通过纵梁折弯专机压紧机构压紧纵梁的腹面和翼面,进行两次折弯。送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将加工完毕的纵梁送到纵梁成品区。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同时由于上述的工艺步骤是发明人经过长时间技术分析,多次实验对比、模拟分析、小组讨论和专家认证后得到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得到的上述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用性强,效率高;
本发明采用智能打码机打码、数控冲孔、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抛丸、纵梁折弯专机全部是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实现一定范围的纵梁型材规格、长度,孔的大小和位置,以及纵梁外型的加工,既可试生产又可大批量、多品种的连续生产。
精度高:定位一致,在冲孔、切割、折弯工序定位全部以纵梁前端定位;以程序控制加工;
冲孔机采用三维数控冲孔机,翼面和腹面孔一序完成,减少定位次数;
折弯前进行抛丸去除氧化皮、锈蚀,以消除氧化皮对折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重型汽车纵梁的制备方法中的工作位置示意图;
1-上料装置,2-纵梁,3-送料装置,4-智能打码机,5-三维数控冲孔机,6-冲孔机控制装置,7-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8-切割机控制装置,9-抛丸机,10-纵梁折弯专机,11-下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重型汽车纵梁的加工方法分为打标识—冲孔—切割—抛丸—折弯的步骤。
其具体步骤如下:
打标识:上料装置1和送料装置3将纵梁2型材送到打标识工位,以纵梁2前端和腹面定位,智能打码机4在车架纵梁前端下翼面处打纵梁标识码后;通过打标识增加纵梁的可追溯性。
冲孔:送料装置3将纵梁2送到冲孔工位,以纵梁2前端和下翼面定位,通过冲孔机控制装置6调用已输入纵梁的孔位和孔径程序,三维数控冲孔机冲纵梁2腹面和翼面的孔;
切割:送料装置3将纵梁2送到切割工位,以纵梁2前端和下翼面定位,通过切割控制装置8调用已输入的切割程序,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7切割纵梁2的不规则外形(如纵梁前端和后端)和前一工序—冲孔工序无法冲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2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